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频道  >  时政滚动

关于《生死场》

大庆日报郝莹莹 2014-12-26 14:33:02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大庆日报讯(记者 白玉兰 实习记者 郝莹莹)这是一部表现北方黑土地苦难与抗争的小说。

  1、创作背景:1934年6月到9月,萧红(23岁)在青岛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小说在1935年12月由鲁迅先生扶持作为“奴隶丛书”之三在上海容光书局自费印行。《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别是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都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2、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和地理环境背景:和《呼兰河传》不一样,这部小说描写的村庄和人物都是虚构的,唯有时间和故事发生的年代是真实的。时间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具体说应是1931年前十年(第十章十年为据)到1934年。地理环境上说是哈尔滨呼兰县某个偏僻小(山)村里发生的故事。作者对地主无情剥削农民的批判,对农民软弱和奴性的批判,对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禁锢的批判……鲁迅先生对这部小说概括的评价是:“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3、关于小说的书名:书名最初叫《麦场》,后来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此题目更有一种震撼力,那就是鲁迅先生概括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力透纸背。”这个书名在当时还有一种象征的意义,“九一八”事变,让整个东三省都变成了一个“生死场”,书中描写的生生死死,很多就是这场日本的侵略战争带来的灾难。当然,如果把这个书名外延的话,上升到一种哲学的命题,这也是困惑我们人类一个古老的话题——“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编辑:郭梁越)

提高警惕 圣诞老人的烦恼
买就OUT了:私人飞机租赁业正在兴起 圣诞节为何在中国成了“购物节”?
詹妮弗·洛佩兹奢华写真 红唇妖艳电眼迷离 超大胆!56岁麦当娜炫彩大片与蛇共舞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乌镇召开。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片警故事》

        详细>>

        圆梦北京之《陌生的兄弟》

        详细>>

        圆梦北京之《京味传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