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为什么没为建筑业工人织起“防护网”?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维权面临多重难关,工伤者多陷“一失万无”困境
据统计,建筑业工伤率仅次于采矿业。然而,多重原因导致工伤维权作为维护工人利益的“防线”常常“失守”,维权面临多重难题,往往使工人陷入“一失万无”困境。
深圳一位资深劳动法律师分析说,造成目前建筑行业工伤保险直接参保率普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分包制等劳动关系特点使得工人的各种保障制度欠缺;其次,建筑工人普遍都是农民工,随着农村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直接参加工伤保险存在重复参保,虽然法律并不禁止,但在此情况下工人可能选择不参加,以免影响“拿到手的工资”;此外,建筑劳务公司为节约成本而不愿为工人直接购买工伤保险。
同时,缺乏相关证据认定也是阻碍工伤维权的原因之一。记者采访了解到,劳动合同缺失导致工人工伤维权遭遇“劳动关系认定难”,已经成为工伤维权第一道难以迈过的“坎儿”。也就是说,首先要证明劳动关系就已经大费周章,更不要说证明工伤责任,获得工伤赔偿了。
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发布的《建筑业农民工劳动保护与工伤维权调研报告》显示,五年来该机构完整跟进的73个建筑工人工伤案例中,没有一例有正规的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工人工伤维权的关键难点有超过60%的人选择了“劳动关系认定”,另外有超过20%的人选择了“赔付执行难”。
记者了解到,建筑工人遭遇工伤后,希望获取工伤保险赔付,一般需经过劳动关系仲裁、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等程序。而用人单位往往采取申请行政复议拖延时间,导致工伤认定索赔至少得要三年,长则四年。很多农民工没有这么长时间可耗,最终被迫接受不合理的私下赔偿。
此外,因资质挂靠、层层分包导致工程安全监管乏力、工人工资被拖欠现象,总包与劳务分包乃至于包工头互相推脱责任、扯皮,包工制度下工人被置于一种遮蔽的劳动关系中,建筑公司和劳务公司得以规避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工伤工人的维权路遥遥无期。
热门推荐
更多>
男子64万买豪车开3天漏油 雇人拉车游街
成都地下室起火 民众围观排起一公里长队
陕西圈养大熊猫感染犬瘟热已致2死
“中国式”花甲陪读人
贵州遵赤高速塌方已致3人遇难
广西小伙用狗拉车携患病女友游中国
延安一商场送礼品 百余市民争抢被挤哭
郑州一火锅店墙挂百万元作举报奖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36位遇难者名单全部核实并公布
哈尔滨仓库大火已造成5名消防员遇难 14人受伤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开设悼念通道
哈尔滨一仓库发生火灾 持续燃烧4个多小时
北京:攀冰带火冬季运动
北京天坛公园举办古典音乐会迎新年
5米高巨型“大海鸥”亮相云南昆明 包子脸萌萌哒
《中国日报》元旦图片精选
吉林长春石头口门水库开网冬捕
上海外滩跨年夜发生踩踏事故 已致36人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