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房企转型求生 地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经济参考报冯璐 董建国 2015-01-30 07:42:59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正在陆续出炉的2014年房企“成绩单”显示,地产行业正在面临销售减缓、利润下滑、两极分化的现状,与此同时,不少房企开始筹谋“地产+X产业”的多元发展之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受访专家表示,房企承压求变将成为地产行业在2015年的突出特征。

  销售业绩“遇冷”

  房企正陆续交出2014年“成绩单”,目前公布销售业绩的40家上市房企中,24家房企未完成年度销售任务,仅销售额业绩前十名就有保利、中建、世茂、华润置地4家企业未完成年度任务,其余中小型房企更是销售惨淡,如当代置业制定的销售目标是100亿元,2014年实际完成73.5亿元,完成率仅73.5%。

  A股房企预增及扭亏的占比也不足半数,在已公布财报的36家上市房企中,7家房企预告亏损,17家房企预告净利润同比下滑。

  业绩分化伴随而来的是并购潮。克尔瑞监测数据显示,近三年房地产行业并购金额持续快速上升,并在2014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年并购标的交易达245宗,总价值达1210亿元(包括已完成和未完成交易),同比增长约80%。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房地产绿皮书更是预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将在未来让一半以上开发商转行或在市场消失”。

  资金压力凸显

  “大多数中小房企根本拿不到贷款,现金流快被吸干了。”福建三明一家房地产企业总经理巫朝魁谈到当下困局时,坦言融资是房企最大痛处。巫朝魁介绍说,目前银行针对中小开发商的开发贷已“事实停贷”,由于资金流动性不足,公司只能靠民间借贷筹措资金,月息在一分五到两分左右。

  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不只是小房企。合富辉煌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龙斌告诉记者。库存高企则令一些开发商资金链更加紧绷。巫朝魁说,“近年共开发17万平方米的楼盘,至今还有8万多平米库存,库存量过半,更难以回笼足够资金流。”福建泉州某房企董事长王先生也表示,由于楼市波动较大,公司资金链紧张,在13年底把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完后,至今没有拿地,仍处于谨慎观望状态。

  房企谋转型“突围”

  受访专家表示,在融资紧张、销售疲软的楼市调整期,不少房企筹谋多元发展之路,通过“地产+X产业”方式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房企承压求变将是2015年的突出特征。

  目前,房企转型路径多样。行业“领头羊”万科转型始终围绕房地产行业上下游。继27亿入股徽商银行后,2014年7月,万科又与渣打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合建金融数字化智慧社区;同时,万科与快递公司韵达展开快递便民服务点合作;今年1月还传出万科谋划布局家装行业的消息。一些房企则干脆当起“包租婆”。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曾公开披露称,SOHO中国将推行1500个座位单元用于短租服务,利用O2O模式在线上选房租赁、签约及支付租金实现短租办公,主要面向一线城市人数较少的创业团队及自由职业者等人群。

  跨界转型则以恒大为代表,目前其业务已涉及饮用水、农牧业、能源、传媒、娱乐、体育、美容整形等行业。绿地亦展开较大幅度跨界投资,目前在南京、重庆等地投资近600亿元进入地铁产业。对此,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提出,资金充裕的大型房企可尝试向新兴产业拓展业务,但中小房企应当在区域市场积累土地储备,围绕新型城市化打造标杆项目,中型房企则可以在城市地标项目、区域养老项目、棚户区改造等层面进行开发;房企之间也可通过资源互补的合作来“抱团取暖”,降低成本和专业度缺乏的风险。(记者 冯璐 董建国)

投掷 碎纸机
希腊叫停对华出售港口:到底是谁亏了? 李嘉诚商业帝国巨变:一个月内“扫荡欧洲”
从陈赫离婚看好男人为啥爱撒谎? 经典老片重映 靠情怀还是靠实力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