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家精神办好孔子学院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落后挨打的时候,孔子学院是办不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获得大发展,引起世人瞩目,有的人要与中国人做生意需要学中文,有的人想从中国文化寻找智慧,作为治国理政的借鉴,种种原因不一而足,于是兴起中国热,几年间办起了四百多所孔子学院。这当然是好事。
好事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近几年,一些国家停办孔子学院,也许出于妒忌,也许因为误解,原因可能很复杂。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即孟子所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检讨我们有没有骄傲情绪,自高自大?有没有想得太容易,以为出钱就能办成?有没有把事情处理得太简单化?更重要的是,是否真正理解了儒家的精神?如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不理解儒家精神,怎么能办好孔子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是全世界儒学精英分子的交流平台,办孔子学院这样的大事是否向这些学者征求过意见?笔者认为,要想办好孔子学院,必须充分发挥儒学研究专家的智慧和热情,要用儒家精神才能办好孔子学院。特提出三条建议供讨论。
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与“同”是什么意思?不同性质的东西合理搭配,达到最佳状态就是“和”,对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好和谐,平等相处。各民族的文化各有长处,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原因,因此不能强求统一;“同”就是同样的东西相加,排除异类,比较单调。“和而不同”的精神运用到国际关系上,那么各国人民尽管有千差万别,但都可以和谐相处,“同”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就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儒家这种精神就是充分尊重文化多元共存,反对强求统一,实际上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孔子“出门如见大宾”,对所有人都采取非常尊重的态度,这样才能达到和谐。从儒家的这种精神来看,要想办好孔子学院,首先要尊重别国的文化,要以平等友好之心承认多元化文化,不能强行要求统一。我们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数千年人类文化交流史就是这样发展的。中国现在强调和平发展,也是对儒家“和而不同”精神的继承。办孔子学院要贯彻这种精神。
以德服人。儒家认为,要以德服人,不要以力服人。印度僧人到中国传经,中国鉴真和尚到日本传经,这都是文化交流的成功经验,没有人认为是文化侵略。只有用武力强迫外国人放弃自己的文化,接受外来的文化,才是文化侵略。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实力很强,沿途经过三十几个国家,没有强迫任何一个国家接受中国文化。西方有人认为中国不懂得征服和掠夺,这是误解。郑和传承“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的传统,认为征服和掠夺是不义而不为。郑和下西洋之后87年,欧洲人哥伦布航海到了美洲,开辟了很大的殖民地,开始了征服和掠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就是以力服人。日本侵略中国也是这样,日本侵略者强迫韩国人和中国人学日语,就是以力服人的文化侵略。现当代也还有这些现象,例如美国侵略伊拉克,法国轰炸利比亚,都是以力服人的侵略行为。
反求诸己。办好孔子学院,要有儒家的精神,对文化和文化政策要有很高的境界。要善于处理复杂的矛盾,要以平等之心尊重对方的意愿,尽量顾及对方的需求。要表现儒家君子之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意气用事,都要树立儒家的良好形象。
创办孔子学院,关键在于师资。对于教师的要求,一要懂中文,二要会英文(或其他语言),三要了解孔子儒学,并有一定的感情。这三条,前两条问题不大,关键在第三条。有的人出生在“文革”中或“文革”后,批孔批儒的影响还没有清除,又在学西方文化中加深了否定中华文化的观念,让从心底就感到中国文化一无是处的他们讲中国文化,如何能讲好?只能让对中华文化怀着敬意的外国学子感到失望。
同时,有的教师可能缺乏平等的心态,不能正确对待一些小国的文化,说一些不合多元化思路的话,使人反感,或者还因别的原因导致矛盾激化,进而波及学院的正常运行。“远人不服,修德以徕之”。这时候,就应该先检讨自己有什么不恰当之处,然后总结教训,尽力补救。为了解决师资问题,请一些儒学研究名家对准备任教的人进行培训,组织从教者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多进行交流,肯定会越办越好。如果征集中国文学、史学、哲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到各孔子学院当志愿者,做教学、辅导的工作,对孔子学院的发展也一定会有帮助,这对他们也是一种特殊的培养,何乐而不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孔子,学院,儒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