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陕西精心呵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二

  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在6.27万平方公里的汉丹江流域内,每年大量的农作物都要使用上百万吨的农药和化肥。陕西著名水利专家李占斌告诫:“当水源地的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未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将是地域广阔的农村面源污染。”

  “南水北调”70%的供水量来自陕南。从地图上看,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八山”,以松软易滑的岩石为主,地质环境非常脆弱,强暴雨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崩塌,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而“一分田”内,坡耕地就占耕地总面积的66%,其中汉滨、紫阳、镇巴、略阳等县,2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高达70%以上。

  虽然陕南地质构造特殊,却要“养活”近千万人口,还肩负陕西“粮油基地”重任。目前,陕南水稻、油菜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这里还有规模及产量居陕西之首的茶叶、柑橘、生猪三大产业,以及众多优势产业,诸如药材、烤烟、桑蚕、魔芋、水果、蔬菜……

  在这个“人与地”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在这块南水北调中线“极其珍贵的水源地”内,农业的规模和产量仍在逐年增长。虽然其增长的背后因素很多,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惊人却是重要原因。据相关部门保守估算,陕南三市年化肥施用总量为113万吨,仅汉中一市就达59.25万吨,农药745吨。

  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规模、产量和效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为“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从2007年起,在陕西水源区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中,已彰显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地位”。水保工程的“林草措施”,增强了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少了暴雨对地表的打击和冲刷,控制了农田的径流;“工程措施”有效地拦截了地表径流和流失的表层土壤,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保肥、保土、保水)。目前,水源地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拦截流失土壤5000多万吨,拦截地表径流4.3亿立方米,控制面源污染物下泄率达40%。

  目前,陕西在传统小流域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基础上,正在将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把水土资源保护与农村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等面源污染防治结合在一起治理)植入“中线”水源地,且这种治理模式正呈逐年扩大趋势。

亚太再平衡 投掷
中俄朝“无国界旅游区”:自由贸易试验田? 全球负债时代:多国面临债务危机风险
2015荷赛奖揭晓:中国记者获奖 定格梅西一步之遥 汪峰求婚章子怡 为什么不被祝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