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如何寻觅曾经的真情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新华网西宁2月23日电(记者 庞书纬)“原先每次过年,都盼着能和初中、高中同学聚会。但最近几年,我越来越感觉同学会有点‘变味’了。”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回家,在西安工作的西宁女孩王娜除了买年货、串亲戚之外,几乎足不出户。
最近几年每到春节,“过年九大怕”都会在网上被提及。在“九大怕”中,“怕同学聚会没面子”赫然在列。
如今在上海定居的西宁女孩方璐回忆,大概是从大三、大四开始,同学会上大家叙旧的少了,显摆的多了。“不是显摆谁在北上广买了房子,就是显摆谁嫁了个高富帅,甚至还有人为同学会专门去租奥迪车。感觉每聚会一次,感情就疏远一次。”方璐说。
此外,据记者观察和媒体报道,在同学会上,关于“优等生”和“差生”的话题经常被提及,这让昔日“学霸”感觉“压力山大”。
“每次聚会基本上必然会被问三类问题:你现在工作一定很赚钱吧?你一定全款买房了吧?你下次升职是啥时候呀?我都懒得回答了。”家住西宁的段飞,七年前曾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985院校录取,如今正在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除源于衣锦还乡等传统观念外,与近年来社会风气特别是教育的功利化直接相关。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类似‘好好学习,长大有钱’的观念,这对他们的成长显然不利。鼓励青少年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更好前途在任何时代都没错,但如果把前途等同于‘钱途’,那显然不是‘好好学习’能达到的。”陶文昭说。
青海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子华告诉记者,同学会的“变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人在物质实现富裕之后精神尚未“脱贫”,只能靠各种外在资源“撑面子”,说到底还是内心不成熟的表现。
李子华认为,2012年南京大学在110周年校庆时提出“序长不序爵”,即按照年龄长幼而非职务高低、财富多少排定座次的做法,值得各种同学会、老乡会借鉴。“同学会应该是一个很温暖的词,友情、人生、理想等等,应该是同学会永远的主题。”李子华说。
热门推荐
更多>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大增吸引观瀑者
春运大潮: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9岁男孩替抱病保洁员妈妈清扫爆竹屑
【新春走基层】春节里那抹橘红的风景线(组图)
湖南一家18口借船出游发生事故 8人遇难1人失踪
即将消失的技艺 探秘江苏鱼跃一支玻璃体温计生产过程
黑龙江境内主干线高速公路因大雪全线封闭(组图)
走基层:福州羊年春节街头见闻 “肉燕”热卖
湖南双峰养老院致18人死伤嫌犯落网
大年初三:铁路客流增长迅速
“夫妻哨兵”除夕夜替战士站岗20余载
众多老字号小吃扎堆“舌尖上的庙会”
黑龙江国道客车与轿车相撞 3死20多人受伤
江西上饶百米板凳龙灯闹新春
除夕坚守岗位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春运十年:回家路上的变与不变
一路温馨一路情 福建春运情暖两岸民众回家路
香港商场再次发生围堵内地旅客事件(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