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京剧之花”巧推广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80多年前,有“京剧之花”美誉的梅兰芳先生赴美巡演,将京剧推向世界的舞台。岁月如梭,而今也有一朵“京剧之花”正在华盛顿的大小舞台上绽放。

  4年前,举家迁往华盛顿的黄岫如遇到了谢晓贤、车欣、王梅和翁叙园四位志同道合的票友。五人心里都存着一份在海外传扬京剧的志向,一拍即合,“京剧之花”应运而生。

  在美国推广京剧,黄岫如的条件得天独厚。她师从名家张逸娟多年,大学专攻英文,学过西方戏剧理论,在世界银行的工作又常与多元文化打交道。按她的话说,“不给中国文化做点什么,觉着愧疚。”

  工作以外的时间里,黄岫如几乎全身心扑在了京剧上,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她推广京剧的机会。一次演出前去印制海报,工作人员看到海报后惊奇地对她说:“京剧竟能让人这么美,你们有演出时请一定告诉我!”

  以“外在美”吸引观众只是开门第一课,让美国观众理解京剧,首先要过语言关。京剧唱词引经据典,逐字翻译往往会破坏原有的韵味。要打通东方文化和西方观众的心,黄岫如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在西方文化里找对应。于是她把《打龙袍》里刚正不阿的包拯与赏罚分明的所罗门相提并论,用初生的维纳斯来形容《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醉态。将东方典故转化为西方常识,通俗易懂,观众喜闻乐见。

  传统京剧社往往重表演而轻讲解。为了让观众不只看热闹,“京剧之花”坚持在演出之外做讲解。她们给美国观众细细介绍化装和动作背后的门道;手把手教当地的孩子们如何将水袖和刀枪舞得漂亮;甚至专门从国内请来名师为美国戏剧学院的师生讲授理论课。华丽舞台的背后凝聚了许多辛勤汗水,幕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得靠成员们各显神通,调动各方资源。

  3年多来,“京剧之花”活跃在华盛顿的社区、中小学课堂、大学戏剧节、政府部门和主流艺术节。农历新年里,“京剧之花”有多场演出,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等待她们去创造。

  (本报华盛顿电)

亚太再平衡 投掷
日企撤资?“一带一路”让日企更重视中国市场 中国奢侈品市场下滑的另一面
奥斯卡红毯:“石头姐”优雅复古 洛佩兹深V惊艳 好莱坞大咖开心互动 从奥斯卡后台看明星朋友圈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