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不得不说]去海外抢马桶盖,不如学习其“厕所文化”

新华网 2015-02-26 11:58:18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不得不说]去海外抢马桶盖,不如学习其“厕所文化”

资料图片

  王 婵

  春节前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微博、微信疯传,同胞在日本免税店扫货,电饭煲、马桶盖等大物件都背回家,特别是马桶盖,据说有除菌、瞬间加温、调节水流等功能,便捷、实用、环保。文章引发网友热议,质疑声认为中国制造还处在低端组装加工阶段、缺乏人性设计,也有一些声音指出中国已有相关产品,只是市场关注度不高。

  笔者春节假期来了一次九州之旅,特别留心了日本马桶。旅行所到之处,不论是大商场、温泉酒店,还是景区、服务区、小餐馆,配套的洗手间都非常干净。马桶大多是坐式,能瞬间加热,坐下去感觉暖暖的,左侧面有多个智能按钮,其中一个叫“音姬”,模拟流水声掩盖如厕尴尬;卫生间没有硕大的垃圾桶,手纸供应充足,都是水溶性纸巾,直接冲走;马桶后还有供客人放包的空间,十分贴心。

  不夸张地说,在日本上厕所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而国内的厕所,除了家用的和高档商场的,不少厕所的环境真不敢恭维。笔者曾在两年前去某名山旅游,爬到一半时内急,进了景区厕所一看,早上吃的东西都要吐出来了:狭小的空间里粘着粪便的纸扔的到处都是,马桶里还残留着别人的排泄物……这样肮脏的如厕环境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除了景区管理的问题,也有游客自身的问题。

  笔者想说,与其漂洋过海背马桶盖,贪恋高精尖的日本电器技术,以管窥豹,不如学习下他们的“厕所文化”:干净、整洁、以人为本。

  所谓“厕所文化”的背后,其实是日本制造的“精细恭”精神,和日本人将干净、整洁融入基因的特性。照相机、精密手表、陶瓷刀都是海外游客赴日旅游的必买品,“made in Japan”代表着高品质,一个小小马桶具备多重功能,满足甚至超过内急者的各种期待,正是以顾客为本、人性化的产品思维在支撑。

  而把厕所整理得干干净净,让人们的心与身同时得到放松,则是追求洁净的文化使然。日本人很注重仪表,的士司机都穿西装打领带,道路干净、河流清澈,厕所也当然不能例外。日本有一个与刷马桶有关、广为人知的小故事,主人公是日本前邮政大臣野田圣子。野田踏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刷马桶,工作要求必须刷得光洁如新,这位一开始对着马桶几欲呕吐的女子,后来刷完后可以接满满一杯马桶水一饮而尽,这是对自己工作成绩的何等自信。

  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遣唐使回去后开启大化革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如李大钊、鲁迅等也曾东渡扶桑带来先进的思想、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别人优秀的东西不妨沉下心来学习,这跟妄自菲薄无关;如果“拿来主义”只是表象的市场覆盖,仅在意产品比肩而无视背后的精神内核,则如买椟还珠。

  与其飘洋过海去买只马桶盖,不如从学习其清理厕所的精神开始,真正将以人为本和追求品质的理念熔铸进产品内,推动“中国制造”进入整体升华的新常态。

[不得不说]去海外抢马桶盖,不如学习其“厕所文化”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

亚太再平衡 投掷
宝洁“瘦身”背后的痛:中国国货威胁生存 春节出境“过洋年”:中国游客“越走越远”
奥斯卡红毯:“石头姐”优雅复古 洛佩兹深V惊艳 好莱坞大咖开心互动 从奥斯卡后台看明星朋友圈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