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痴呆症”病名加剧老年人讳疾忌医 人大代表呼吁更名为“健忘症”

新华网华晔迪、丁文杰 2015-03-02 11:37:1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新华网北京3月2日专电(记者华晔迪、丁文杰)“你得老年痴呆了,出门忘吃药了吧?”这句春晚小品里的调侃,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遭受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折磨的老年人及家属心中的痛。

  中国有多少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根据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的调研,“大约有600万人,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患病率随年龄升高显著增长:75岁以上达8.26%,

  80岁以上高达11.4%,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2到3倍。

  与高发病率对应的,是极低的就诊率:轻度痴呆患者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在农村地区,痴呆就诊率更低,很多患者在家中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

  “一个加剧就诊率低下的因素是‘老年痴呆症’的病名。”谢子龙代表引述一项调查说,近四分之一的患者会隐瞒或掩饰病情,主要原因是耻辱感和担心遭遇歧视;四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因症状及症名受到排斥;六成患者担心被诊断为痴呆症后,会被朋友和家人笑话和疏远。

  谢子龙代表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是,一个社区筛查小组跑了数个小区做失智老人筛查试点,遭到冷遇。很多老人一听说是查老年痴呆症,扭头就走人。不少老人认为筛查出自己有老年痴呆症苗头,很难为情,怕受到社区邻居歧视。

  谢子龙代表呼吁将“老年痴呆症”更名为“老年健忘症”,消除社会歧视,他并建议更名从媒体名词开始,“老年痴呆症”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我国国家医学教材、医学名词中并没有此名词,故更名应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媒体用语”开始,自国家级电视台、纸媒、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形式依次往省级、地市级推进。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香港媒体在2011年停止使用“老年痴呆症”一词,代之以“脑退化症”,同时建议生活中人们不要再用这些词语骂人。香港媒体停用“老年痴呆症”一词,源于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诺贝尔奖得主高琨的提议,作为一名“脑退化症”患者提出这样的提议,是为了帮助患者获得一份应得的尊重。

抗霾博弈 琢磨不透
外媒眼中的“两会”:将掀起深化改革浪潮 甜蜜的空白:洋品牌吞食中国巧克力市场
奥斯卡红毯:“石头姐”优雅复古 洛佩兹深V惊艳 好莱坞大咖开心互动 从奥斯卡后台看明星朋友圈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