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来源:学习中国
2016-06-15 15:35:07
 
 

习近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三、践行合作共赢理念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中国不仅在理念上倡导“新型国际关系”,而且将其付诸实践,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政治上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传统国际关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或是结盟、或是对抗。而我们提倡构建伙伴关系,就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习近平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承认世界上仍然存在结盟政治的现实,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对外政策的权力,同时我们更希望各方着眼时代发展潮流,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秉持平等、包容和共赢的理念,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迄今已同80多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经济上力促共同发展。当前,世界上还有八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发展不平衡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当今世界诸多矛盾热点的根源所在。各国应真正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改变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大国要带动小国发展,强国要帮扶弱国变富,使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所共享。习近平指出:“平衡增长不是转移增长的零和游戏,而是各国福祉共享的增长。各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秉持着这一理念,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安全上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的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观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文化上倡导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宗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的共同宝藏。习近平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向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数千年来,儒家文化与道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不同文化和宗教,在中国大地上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有力地证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做到“并育而不相害”,关键是要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践行这一理念将超越历史,赢得未来。习近平指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