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解“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为何超出预期

来源:学习中国
2016-08-20 14:58:50
 
 

习近平讲解“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为何超出预期

图为: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

二、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达52个,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收和近7万个就业岗位。习近平指出:“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入,而且也向沿线国家以及全球传递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有赖于一揽子合作协议的签署。中国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消息,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匈牙利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有关部门还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哈重大产能合作共签署了28个项目文件。我国还与土耳其、捷克、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塞尔维亚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委员会签署了首份与国际组织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习近平讲解“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为何超出预期

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有赖于各项合作协议的真正落实。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先行。“要想富、先修路”。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落后,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发展。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验和技术均位于世界前列,这种输入与输出需求的无缝对接,促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建设、航空港建设、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其次,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各类双边、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中国已与法国、德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就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第三方市场达成重要共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开展核电合作,推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走出国门。与此同时,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也在不断深入。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正在积极地走出去,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区域的国家开展合作,实现资金之间的融通。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1个沿线国家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开业运营,丝路基金还将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足的金融保障。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指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丝路基金是开放的,可以根据地区、行业或者项目类型设立子基金,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