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卿:钢琴背后的“舞蹈人”

作者:张艳如 来源:中青在线
2016-12-02 20:08:54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张艳如)宜昌金宝乐器公司的钢琴生产车间内,调音师们正在埋头调音。再下一层楼,有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是整音技师吴宝卿的工作地方。四面都是白色的隔音墙,关上门,立刻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吴宝卿便开始了她的工作。

吴宝卿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一遍遍尝试,记录总结,潜心钻研,一待就是十六年。

整音是钢琴出厂前完成音律调整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钢琴的最终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钢琴,我总是力求把每台钢琴的声音做到极致,每台钢琴的状态,音色的处理方法,最终的音色效果,我都是记录在册,为我以后的整音处理做保障。”吴宝卿对记者说。

吴宝卿从一个任何乐理基础都没有的学徒,成长为国家三级高级技能调律师,这是一个成长与蜕变的过程。

吴宝卿:钢琴背后的“舞蹈人”

宜昌金宝乐器公司生产的三角琴。

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钢琴制造行业十几年如一日,吴宝卿练就一身娴熟的技艺,成为公司整音工序的核心技术人员,钢琴的音质处理与触感调整领域的旗帜性人物。

“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很好,但是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允许我再读下去了。”吴宝卿回忆起学艺路不禁感慨。1998年,年仅17岁的吴宝卿为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辍学打工。她的第一站就是当时公司在东莞的一个工厂,那时候公司正在起步阶段。

“她不教我,我就自己看,自己学。”

吴宝卿当时被分到一个女师傅门下学习,但师傅并不理会她。吴宝卿站在旁边看师傅操作,比比她做的尺寸,然后在脑子里回忆。

但是和进口钢琴相比,吴宝卿发现师傅做的还有差距,就私下里自己琢磨,一遍遍的重复。“两个月后,我调制的第一台琴做成了,厂长过来一看觉得不可思议,以为是师傅做的。”吴宝卿笑着说。

在公司安排下,吴宝卿到各地分公司锻炼,最后来到宜昌。这期间,吴宝卿接触了最初的止音器、键盘机械调整、调律和最后的整音四个阶段。每一次,都要重新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观摩别人手法,自己一遍遍尝试,不断摸索,实时总结心得。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会机械地照着培训师的做法做,因为有些重复的动作在我看来是无用功,只是在浪费时间,我会按我认为合适的方法去做,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我可能本身性格中就有一种固执,人也死脑筋,要做就要做好”,吴宝卿这样总结自己的学艺路,“交工的时候我从来不说‘钢琴我完成了’,而是‘钢琴我做好了’。”

吴宝卿:钢琴背后的“舞蹈人”

吴宝卿整音时所用的工具。

困顿中的爆发

学艺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整音是音律调整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吴宝卿在这一阶段遇到了工作以来最大的焦虑。

2005年到宜昌金宝乐器公司,正逢公司成立卧式钢琴(俗称三角琴)生产线。因为之前整音工作累积的经验,吴宝卿即被任命为该线的首位中方整音技师,担任三角琴的整音工作。

当时公司会请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方面的专家给员工培训,一个月来一次。德国第一批专家来的时候,吴宝卿在旁边观摩,之后单独找时间做测试。白天完成基本的生产任务,晚上总结方法和技巧,在网上跟以前的老师交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摸索,我还主动向公司申请一台钢琴搬到家中,根据悟出的方法及时在琴上实践。”

只自己揣摩,没有老师指导,如同盲人摸象,做不出效果,吴宝卿慢慢开始焦虑,对工作产生了厌倦。

困顿之时,吴宝卿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当时一位之前的工友湖南老木工对我影响很大,他是做模具的,他说过一句话‘别小看这些手工活,越是手上的东西越珍贵’。这让我对整音工作一下子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一种理想追求。”

吴宝卿:钢琴背后的“舞蹈人”

吴宝卿在做整音工作。

倾囊相授 匠心相传

对待新手,她总是倾囊相授。

在公司的布置下,吴宝卿负责起培养整音人才的任务。整音时候,在弦锤上哪里扎,扎多少下,扎多深,用几号的针,她都会将不断摸索出来的东西告诉新手们。

在钢琴制造行业,培养一个初级整音人员至少要一年以上,而她摸索出的一套速成法,使得新手在三个月内就可以掌握整音的基本功,做整音一道的工作了。

于金桥是吴宝卿的组长,很赞赏她的工作能力。“在整音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她会从整个钢琴的内装、键盘、击弦机等各方面考虑,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而其他人可能只是纠结在整音这一道工序上一直琢磨。毕竟,钢琴也是一个系统。”于金桥说。

做好一份工作是一种价值。现代化再怎么进步,也比不上一颗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