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苏州东山年俗留住旧时记忆

作者:邱悦兰朱雪芬 来源:苏州新闻网-姑苏晚报
2017-01-19 21:17:02

【网络媒体走转改】苏州东山年俗留住旧时记忆

本报记者邱悦兰朱雪芬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转眼便是年”,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春节即将来临。在全家出游成为过年新潮流的今天,旅途中的浓浓年味,体现在各地民俗活动中,最近各地独特的民俗活动也在丰富起来。有着悠久历史的东山镇更是热闹不已,除了传统的腌咸鱼咸肉、掸檐尘、祭灶、吃年夜饭等活动,东山镇还有不少特有的习俗,台阁、蒸猪油糕、抬猛将等,今年春节去东山过大年,各种传统习俗活动精彩纷呈,年味十足。

东山台阁:800多年的民间文艺

昨天下午在东山民俗馆里,洞庭红艺术团团长高安成忙着组织演员排练台阁,从选演员到化妆再到安装造型,他全程耐心细致引导,每一步都精益求精。高安成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三要有四只台阁,为达到最佳效果,也防止出现意外,最近他忙着提前演练。

昨天他演练了一场《武松打店》剧,一名10岁的小女孩穿上粉红色古装,腰间佩两把剑,据高安成介绍,小女孩将扮演孙二娘,随后会被吊到3米高的铁杆上。铁杆是特制的,其根生于座子中,上下两节,用榫头衔接,上下铁杆上各吊一小椅,仅容小演员坐下,用整幅布将演孩下半身连椅紧紧包裹。另一名男演孩则处于铁杆下方,在这个剧中扮演武松,他手中的道具与上面女孩一只假脚中的铁杆相衔接,在水袖、裙幅等巧妙掩饰下,远视极像一脚踏在道具上,一脚悬空,既惊险,又飘然自若,最下面则有8个大人抬着。

记者了解到,台阁是东山镇上独特的民间文艺,每只台阁表现一幕传统戏曲。高安成告诉记者,东山台阁源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当时北宋南迁移民来到太湖边,以驸马为首的72个官家家眷将这种中原地区的艺术带到了东山官庄。后来台阁盛行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多达10多出台阁,他说:“据镇志记载,当时与清代禁赌有关,清代中期,东山地区的百姓赌博成风,于是,地方官与当地士绅达成默契,找人制成了台阁,逢年过节,就在大街上敲锣打鼓,老百姓被吸引了过来,赌博之风也逐渐减少了。”改革开放后,东山镇为恢复旧时风俗,根据老一辈记忆、文字图片等历史资料记载,再次将台阁文化继承了下来,并在2009年6月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每逢盛会,东山镇都会有台阁表演。

东山猪油糕:最香甜的家乡味道

55岁的贾继康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人,猪油糕在他看来,那就是妈妈的味道。小时候,每逢过年妈妈都会提前一两个月腌制糖猪油,准备年前制作猪油糕。因此,只要一看到家里买来大块的猪板油,就知道要过年了,接下来的日子几乎是数着手指头过的。

如今,从电工“转型”成糕点师的贾继康年年都要给家人做猪油糕,遵循的还是妈妈传下来的那一套老手艺。“糖猪油最好腌足3个月,絮粉得用温水慢慢揉搓,猪油糕中间得夹一层馅料。”

其实,民间的这块小小猪油糕,有着大来头。相传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名叫陈福泰的御厨为避战乱流落到东山,他带来的一些宫廷糕点秘方也随之在本地扎根。现在,东山人在走亲访友或办婚嫁喜事时,带上一份猪油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东山名人馆的薛利华,对东山年俗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猪油糕之所以唯独在东山流传,与洞庭商帮有着密切关系。洞庭商帮兴起于太湖,起初利用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米粮和丝绸布匹,随着不断向外部发展,很多东西山的商人开始在上海兴办实业,而老家的田地、老宅就由雇工帮忙照看。每逢年底,雇工们都会备上一些东山的土特产,前往外地给远离家乡的东家拜年,捎去家乡的味道。因为是给东家送礼,礼物就得分量十足,因此用料讲究、松软香甜的猪油糕就代替了年糕,成为礼单上最重要的一样。

东山过大年:恢复传统年俗

最近身边不少年轻人向记者抱怨,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今年38岁的东山人李萍告诉记者,她对传统的那些年俗知道得很少,父母一辈还会保留一些旧习俗,她说:每年过年传统的蒸猪油“糕、祭祀还是有的,但已经减少了不少,我孩子那辈更是什么都不懂了,不知道这些习俗将来会不会都消失了。”

“我们老底子的东山人自称山浪人,多年来发展出了不少独特的东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地道的老底子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不想让这些传统文化毁在我们这代,特别想恢复传统习俗。”吴中区东山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吴毓洲告诉记者,三年前,他们就开始在每年春节策划“东山过大年”活动,第一年邀请外国人来东山体验民俗文化,几十个留学生把东山旧有的民俗都体验了一遍,同时也让当地老百姓了解了这些传统文化。去年则在镇上的西街开辟新春闹市,集合表演、年货、小吃、土特产等。

据悉,今年东山镇将继续推出过大年活动,每一天内容都丰富多彩,比如小小年夜至大年夜在西街洞庭饭店门口举办年货集合和写春联活动,年初一至年初五在西街有山浪年味活动,年初三古镇雨花胜境抬猛将、东山台阁,正月十五晚上有元宵节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