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兰多引擎驱动扶贫攻坚

作者:李宝森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7-02-16 08:57:00

呼兰区探索扶贫路径,转换扶贫思路,形成多种“引擎”驱动,逐步形成脱贫攻坚精准走向。他们围绕“谁去扶”、“扶持谁”、“怎样扶”、“怎么退”四个攻坚重点问题,创新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确保到2018年年末,呼兰全区8个省级贫困村和其余161个非贫困村的1580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责任主体,全力破解“谁去扶”的问题。呼兰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区、乡各级党政领导都落实了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区领导包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干部包村包户,169个驻村工作队、850名工作队员驻村时间不少于5个月,31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时间不少于8个月,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都签订了责任状,从贫困户的识别到脱贫,从程序、过程到完成计划,党政主要领导都负有直接主体责任,并把脱贫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切实维护真正需要“扶”的群众利益。

深化强化精准识别,全力破解“扶持谁”的问题。找准“人”是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全区历时2个月完成了精准识贫和信息录入工作,并认真开展了“回头看”。经过精准识别,确定全区省级贫困村8个,贫困户6969户、贫困人口15804人,其中:国标贫困人口5024人、2283户;省标贫困人口10780人、4686户,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改“漫灌”为“滴灌”,全力破解“怎样扶”的问题。传统的扶贫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直击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切实做到各项扶贫精准。产业项目扶贫精准,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性。2016年康金街道杨木村结合当地特点,兴办了福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项目,直接带动20户贫困户,间接带动231户贫困户,每户增收近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精准。对没有劳动能力但具备一定资源的贫困户,组织规模型合作社以带地入社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许堡乡富裕村华中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吸收120户贫困户带地入社。全区已有400多家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2800多户;社会扶贫精准。各帮扶单位和党员领导干部积极组织社会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市政法委为康金街道双合村协调资金78万元,为康金街道双合村林家屯270户村民进行自来水升级改造;金融扶贫精准。全区正积极搭建小额贷款金融平台,区政府筹集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存入专户,并出台了《呼兰区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专项扶贫精准。2016年,省级拨付双井街道双井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00万元,市级产业项目扶持资金80万元,已全部实施完成,拨付到位。

严格按照核查标准,全力破解“怎么退”的问题。呼兰区组织区乡两级部门、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认真开展入户核查、民主评议、核实确认、乡级审核、二次公示、县级核查、公告退出等相关考核工作。目前,已完成入户核查、二次公示和公告工作。2016年全区脱贫人口7341人、3330户,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的脱贫工作目标。(徐柏胜记者李宝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