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

作者:刘丹 来源:贵州日报
2017-03-02 17:46:55

上了大学才知道购物除了赶集和商店还有淘宝,吃饭除了付现金还能刷支付宝,同学间交流全程英文,老师上课用投影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百德镇21岁的肖思艳走出大山后才明白父母坚持让自己读书的苦心,“大千世界,无比繁华,知识是唯一披荆斩棘的武器”。

读书和求学,是百德人世代的追求,书香是家家户户的向往。乡民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哪怕卖房、欠债也要供孩子读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百德,家有中高职以上学生读书而造成家境贫困的农户有392户559人,因学致贫对于农民苦不堪言。但这是斩断穷根的根本路径,贫困不可代代延续。

2月15日,按照省委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有关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刘一民率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赴百德镇,为9村1居党支部捐赠5000册书籍,并为当地574名高中及以上在校贫困生发放助学金75.7万元。

读书的“执念”

就读于宁波大学的肖思艳身材高挑,皮肤白净,乌黑的秀发从圆润的脸庞滑落下来,眼睛闪烁着自信,“读书很重要”,女学生的口气中有一种超然清醒,“书读好了,才有出路。”

她的家在百德镇百屯居委会百屯二组,一间平房,没有任何粉刷和装修,房间显得阴暗沉闷。

家里唯一值钱的是一台旧款电视机;堂屋一墙之隔是卧室,里面除了三张床和一些破旧的家什外,没有像样的家具与电器。

围着炉子,熬煮菜汤,肖思艳的话匣子打开了,“从小,爸妈经常在我耳边念叨一句话:我们这代人有力气就有口饭吃,你们这代不行,以后都是高科技。”

肖思艳笑着说,对于读书的“执念”,父母比她深。

上高中那年,要缴9800元学费,这是地里两年的收成,当姑娘犹豫着是不是出门打工减轻家庭负担,爸妈根本没考虑太多,直接决定,“读!背债也要供你读下去。”

那年夏天,父亲一个工棚接着一个工棚的跑,向一个又一个工友借钱,一人凑几百,才把学费凑足。

三年后,肖思艳考上宁波大学,爸妈还是那句老话“读下去”,家里因为她读书又背负了2万多元贷款,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过得困难。

教育是脱贫的希望

肖思艳的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对憨厚的农村夫妻,岁月不留情,在他们脸上凿出一道道沟渠。夫妻俩见到记者时,慌忙从抽屉拿出一袋瓜子、一袋水果放在铁炉子上,热情邀请着,“吃,吃。”

拉起家常,肖爸爸低头不语,肖妈妈滔滔不绝。他们夫妻对女儿读书非常舍得,情愿自己节衣缩食,住灰砖房,连电灯也不舍得开,每个月也会按时给女儿打1000元的生活费。

在百德镇,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家长们都存着一种心思:读书能够改变人生,只要孩子愿意上学,哪怕卖房欠债,也要有知识有文化。

探其背后原因,并不复杂。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兴仁县同步小康工作队工作人员王飞虎认为,教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脱贫实实在在的希望。

因学返贫贫困户占24.8%

百德镇,位于兴仁县东北面,地处北盘江畔,面积93.4平方公里,辖9村1居,境内居住有汉族、布依族、回族等多民族38975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前,还有六个贫困村未出列,655户贫困户,2540名贫困人口未脱贫。

贫困,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教育不扶贫,难有真脱贫。

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为摸清兴仁县百德镇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派出调研组实地走访察看,通过到百德镇9村1居、25个村民组、56户村民家中深入调查,形成《对兴仁县百德镇教育扶贫的调查与思考报告》。

《报告》指出,百德镇因为家有在中高职以上学校就读学生而造成家境贫困的农户392户559人,其中:高中259人,中高职141人,本科159人,这部分贫困户占全体贫困户的24.8%。

经过实地调研,因学返贫的农户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大部分农户不知道国家及省里制定的资助贫困学生政策;

——大部分农户之所以经济困难主要原因是子女上学致贫。据接受调查的农户介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000元。从走访的情况来看,这些家庭90%以上有两个以上子女就读中高职以上学校,有的农户有三四个子女一起在外读高中或大学,负担很重。例如新厂村吴忠标一家6口人,4个学生读书,全家靠借贷及种养殖供学;

——现阶段,百德镇之所以还有一部分贫困户,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民缺文化、缺资金、缺思路、缺技术,农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42%,而初中文化程度占3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7%,没文化带来的贫困,让这部分农户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家长表示:“宁愿欠再多的钱也要让小孩读书!”

——学生资助政策主要针对建档立卡的国家标准贫困户。

肖思艳一家,就是典型的因学返贫。

扶贫先扶智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刘一民强调:“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22年帮扶兴仁县、连续8年帮扶兴仁县百德镇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选派精兵强将组成党建扶贫工作队派驻百德镇。同时,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把解决农村贫困户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当作帮扶百德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2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班子赴百德镇开展捐赠脱贫攻坚实用图书暨贫困学生助学金仪式。

按照“人大助学、到户到人”原则,对每一名高中(含中职)就读贫困生给予1000元/年补助;对每一名省内大学(含高职、大专、本科)就读贫困学生给予1600元/年的补助;对省外大学(含高职、大专、本科)就读贫困学生给予2000元/年补助。

根据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每年安排7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减轻贫困户的负担,减少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

今年,574名高中及以上在校贫困生领取第一笔助学金75.7万元。

拿到助学金孩子们真开心

肖思艳是574名孩子中的一名,姑娘抹着泪花对记者说:“今年2000元的助学金,真的帮了家里一个大忙,爸爸妈妈原本已经准备向亲戚借钱了,虽然口很难开,可硬着头皮也得做呀。但因为有省人大助学金的资助,半个学期的生活费有了,可以让已经很辛苦的爸爸稍微歇一歇,为了撑起这个家,他真的太累太累了。”

肖思艳对未来充满憧憬:“再过两年我就大学毕业,能挣钱养活爸妈,能把他们接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能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好日子,一想到那样的生活,再累再苦我都有动力坚持。”

助学金发放仪式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贫困户进行慰问,送去慰问金,关心每家孩子读书和生活的情况。刘一民表示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是“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省人大会持续关注教育扶贫工程,“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向百德镇9村1居党支部捐赠的5000册书籍,既有充实精神高地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国共产党章程》,也有大量的种养殖指导手册、文学和励志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贵州持续加强教育扶贫力度,2015年贵州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2016年贵州省再接再厉,下发《贵州省教育精准脱贫规划方案(2016-2020年)》,以教育公平为根本,切实增加贫困地区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是贵州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百德镇朝着2019年消除最后一个贫困村目标奋进之时,在贵州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只有攻坚克难,才能彻底撕掉贫困标签,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