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清明”,浓郁家国情怀涵养文化自信

作者:秦豫 来源:中国网
2017-04-05 00:14:34

三生馥郁,十里繁花。鸟语花香中,青青绿草间,又一年的清明时节姗姗到来。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都不仅仅是放松身心的小长假,更是祭奠先祖合家团圆的大日子。千百年来,无论多远,不管如何困难,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以不同形式扫墓、祭祖、追思先人,强化家族血脉情结,积聚家族凝聚力。而今时光变迁岁月轮回,“互联网+清明”更能浓郁家国情怀涵养文化自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炎黄儿女敬天法祖、慎终追远,这既是个人修身的延续也是“治国平天下”的落点。捧束白花,心逐流水,触摸历史印痕,让缅怀和追忆在心中永驻,我们可以在追思缅怀中传承好家风,也能够让感恩情怀在心中流淌。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国家不能没有历史,社会不能没有记忆。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永远地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而今我们祭奠祖先,是为了追寻并延续“家”的根;我们祭奠烈士,是为了“不忘本”并凝聚前行的力量。既追思亲人又缅怀烈士,联结炎黄儿女的,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清明,既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根脉情深也传承了千年古国的文化基因。在这个时节,除了缅怀先祖、祭奠烈士,植树、放风筝、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也是清明独有的文化内涵。形式多样的活动,既让清明文化浸润记忆,也引导着人们亲近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柳浪闻莺,郁郁青青。清明节不仅是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纽带,更蕴涵着展望未来的文化基因。而今借助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网络祭奠”、“鲜花祭祀”、“时空信箱”、“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祭祀方式就接连出现,使得清明文化得以创新和传承,这也足以说明文化意识已经融入到了民族的血脉中,足以说明用好打造“互联网+清明”可以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丹霞生浅晕,清露作芳尘。草木能够循序生长,候鸟可以飞回故乡。包括清明在内的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时光易逝,文化不老。在追思缅怀中接续过往,以中华文化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社会的庄严慰藉,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既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也浓郁了家国情怀涵养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