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06 16:40:58

日前,又一起恐怖袭击引发全世界关注。

4月3日下午,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中心地铁站发生爆炸案,截至目前,已造成14人死亡,49人受伤。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当晚,普京赶赴事发地铁站献花。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目前,警方已锁定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22岁俄罗斯公民Akbarzhon Jalilov为嫌疑人。该名嫌疑人有着伊斯兰背景。

俄罗斯总检察院已将这起爆炸案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terrorist attack)。

然而,在这场令人痛心的恐袭面前,部分西方媒体却再次使用双重标准进行报道,各种“阴谋论”迅速蔓延开来。

美国《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第一时间援引了美联社的报道,标题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爆炸,致10死50伤》,但却配了一张3月26日莫斯科“反腐败”抗议游行的照片。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当天俄罗斯十余个城市爆发了“反腐败”抗议游行,行动的组织者为“普京头号反对派”纳瓦里内。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两起事件有关联,《华盛顿时报》却放着大量的现场图不用,偏偏选用这张抗议游行的照片,意图很明显。

目前《华盛顿时报》已将配图撤换。

无独有偶,英国广播公司(BBC)驻莫斯科记者Sarah Rainsford在直播该事件时引用了一些所谓的“自由媒体”( liberal media)圈不具名的消息来源(unnamed outlets),并使用了这样的表述:

来自于自由媒体第一时间的评论称,爆炸事件可能是一种转移视线的企图,目的在于让公众不再关注要求反腐败调查和普京下台的呼声。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另一家英国媒体天空新闻台(Sky News)在报道中也进行了武断的猜测:

我认为我们已经可以推断出这次事件会有什么结果。就像我们的俄罗斯记者John Sparks所说的,如果俄罗斯官员认为这是恐怖袭击,他们会施压调查整个事件。但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性很高,他们会利用这次事件作为理由来平息俄罗斯国内的动荡。

天空新闻台还在Twitter转述其外交版编辑Dominic Waghorn对爆炸事件的偏激评论: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我们的外交编辑@Dominic Waghorn称,圣彼得堡爆炸案有可能被用来正当化对抗议群体的限制。

《纽约邮报》(The New York Post)专栏作家John Podhoretz也用了毫无根据的揣测来评论此事。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圣彼得堡爆炸案紧接着抗议游行发生,有趣。普京可以采取镇压行动了。

除了媒体捕风捉影的报道,西方各国的反应也耐人寻味。

相信不少人还记得3月22日英国伦敦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包括袭击者在内的5人死亡。

伦敦恐袭发生后,德国勃兰登堡门披上英国国旗的颜色、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熄灯,以此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德国勃兰登堡门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法国埃菲尔铁塔熄灯

然而,在圣彼得堡恐怖袭击发生后,这些国家只“低调”处理了此事,勃兰登堡门和埃菲尔铁塔也保持了平日的状态。

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政厅披上了俄罗斯国旗,显得难能可贵。特拉维夫市长发推表示:“与圣彼得堡的朋友们在一起,特拉维夫市政厅点亮俄罗斯国旗”。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这样的反差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德国媒体对勃兰登堡门的“沉默”进行了报道。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柏林人报》:圣彼得堡恐袭,勃兰登堡门没有点亮俄罗斯颜色

之前,其他国家发生恐袭时,勃兰登堡门曾多次披上受害国家国旗以表达支持和尊重。

之前其他国家发生袭击事件后,勃兰登堡门曾亮起法国、土耳其、英国和荷兰的国旗颜色。

为什么没有为此次圣彼得堡恐袭亮灯呢?

对此,柏林市议会发言人是这么解释的:市长曾决定,只有在“伙伴城市”发生袭击时(勃兰登堡门)才会点亮特别的颜色。

不过,在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发生后(枪击案发生在一家同性恋酒吧),勃兰登堡门就披上了彩虹色,而奥兰多并不是柏林的“伙伴城市”。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不少网友通过推特和寄信给《柏林人报》的方式对勃兰登堡门的做法表达愤怒。

还有热心网友为勃兰登堡门p上俄罗斯国旗。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如果政府不点亮勃兰登堡门,那我们来!”

曾多次为全球恐袭事件熄灯、同样为奥兰多枪击案披上彩虹外衣的埃菲尔铁塔也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巴黎市长Anne Hidalgo:巴黎与奥兰多在一起。

网友同样也没有放过埃菲尔铁塔,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不满和愤怒。

迫于舆论的压力,巴黎市长Anne Hidalgo决定埃菲尔铁塔在当地时间周二午夜时分熄灯,以示对圣彼得堡袭击案受害者的尊重和哀悼。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巴黎市长Anne Hidalgo:今晚午夜埃菲尔熄灯,以表达对圣彼得堡受害者的哀悼。

对于这一事件,西方国家领导人的反应也没有伦敦恐袭案时那样强烈,更多地选择了沉默。

但与俄罗斯感同身受的中国没有沉默。

4月4日,习近平就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发生爆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向普京总统致慰问电。

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伤者和遇难者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在这艰难的时刻,中国人民同俄罗斯人民坚定站在一起。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俄罗斯及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反恐合作,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安全。

CNN在4日报道中称:

目前还不清楚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幕后主使是谁,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已称其为“恐怖主义行为”。

极端分子针对平民制造爆炸袭击,戕害14条无辜生命,但CNN仍然不情愿称其为恐怖袭击。

我们对于这种套路都非常熟悉了,西方媒体在报道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时就竭尽可能地避免称其为“恐怖袭击”,不仅如此,还极力渲染民族矛盾。

我们可以再回顾一下这些用词。

《卫报》 The Guardian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昆明火车站袭击:大规模刺伤致数十人死亡,中国陷入恐惧。注意"violent terror attack"都被打上了引号。

BBC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独立报》 The Independent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标题中“暴力恐怖袭击”依旧被打了引号。

美联社 Associated Press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标题里“terror”被打上了引号。

但是,在今年3月22日伦敦议会大厦前的持刀袭击事件中,西方媒体都毫无保留地谴责其为恐怖袭击。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威斯敏斯特发生恐袭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警方揭露袭击威斯敏斯特的恐怖分子Khalid Masood的多重身份

外媒对待俄罗斯恐袭的态度,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伦敦穆斯林妇女为威斯敏斯特恐袭案受害者游行

这就是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