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主动适应新常态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张俊宗 来源:甘肃日报
2017-04-11 09:19:00

农产品供给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战略,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劳动力不断外流、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提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既是总书记对甘肃的殷切期望,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以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生产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高效农业。其特征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现代工业装备为基础,以现代组织管理为手段。目标是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保证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大幅度增长,但随着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将是刚性的、持续的、不可逆的。而耕地、水、生态环境等资源紧约束也将日益突出。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从实践来看,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收入;二是扩大非农就业,增加非农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保障全国人民的健康福祉。通过改善农产品药物残留和动植物疫病监管,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对消费者健康的保护。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占本国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本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究其原因,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成功地引发了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划时代革命,大大地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和生产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将有效解决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如秸秆还田促进土壤生态环境和结构改善,沼气利用和观光农业促进农村环境改善,精准农业促进节肥和节水,舍饲养殖避免牲畜放牧和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草场围栏促进草场可持续利用等。

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能否发展现代农业?综合分析,甘肃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如下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全社会关心农业、农村、农民的氛围日渐浓厚,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二是甘肃农业自然条件多样,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为特色的六大支柱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随着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非农化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四是随着社会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升级,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精品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为内陆腹地工业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平台。

同时应当看到,甘肃发展现代农业也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突出表现在运销环节比较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量少且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市场认可度不高;区域产业化发展不均衡,河西走廊发展水平较高,但中东部地区传统农业比重大。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缓慢。三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文化吸纳能力不强。四是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现代化装备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很多区域仍然靠天吃饭。五是农业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六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甘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新型肥料、新型低毒高效农药、可降解农膜,下决心解决薄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重点开发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覆盖”等成熟技术。加大机播、机收和机械化深松。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大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加快梯田建设,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持续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加大粮农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二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尤其是加大农产品运销设施和设备建设力度,缓解农资和农产品运销压力;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快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并改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缩减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的环节,降低农业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着力推进新型现代农业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空壳”合作组织的退出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积极培育职业农民队伍,面对“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实,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功能布局、产品布局,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