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大寨村——盘活资源互助增收

作者:沈浩 来源:云南日报
2017-07-12 10:27:00

“没问题,能还上,这点贷款还是心中有数的。”搬来小板凳,招呼客人在院子里坐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大寨村村民杨云昌看着自家新房,从人工成本到建材费用,将建房的全部花销又算了一遍。

这是一栋哈尼特色的现代建筑,两层小楼共投入15万元,除了政府的补助和自己的积蓄外,杨云昌去年入住新居后,仍差着7万多元银行贷款。

在村里走访,村民们在政府的扶持下家家建起了新房,也都或多或少贷了款、借了钱。如何还上建房款?大伙的底气源于村里不断创新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每年分红,收入就可能上万元,这在过去是天方夜谭。”村里利用荒山发展坚果产业,这让杨云昌一开始不敢相信,他将自家近百亩荒山地入股了江城中澳农科公司,投产后的效益将获得三成的分红,初步测算每亩可获600元左右收益。全村共3500亩土地入股种植坚果,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就有望获得超过200万元分红收益,这将实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

引进企业带动,发展新产业,农民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这不仅盘活了荒山荒坡,也让村民不用承担高风险。同时,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在县财政对种植苗木进行补贴扶持下,坚果基地的管理全部承包到农户,由当地村民按照公司统一制定种植标准完成,这有利于今后的种植推广和产业规模扩大。

对于村里已经能看到实实在在效益的传统产业,大寨村探索成立资金互助社,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参与优势产业获益。将政府的产业扶贫资金125万元,通过入社社员间三户信用联保、短期低息贷款、滚动使用发展的方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由一次性投入使用,变为长期滚动多次使用。目前,全村已有185户村民加入互助社,破解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互助社就像农民自己的银行,无需抵押,贷款服务很接地气。”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白辉说,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优势,贫困群众有了启动资金,每户获得1万元的产业发展借款,购入3头小牛犊,更多村民发展起肉牛养殖,现大寨村已有黄牛2000头、水牛500头,肉牛养殖成为大寨村重要的收入来源,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