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育文明新花——辽宁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综述

来源:辽宁日报
2017-07-13 09:15:00

连日的暑热高温,比不过辽宁省各城市的“创城”热情。各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指挥调度,安排部署,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一心,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全力抓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每一件实事,力求以多年创城取得的成果、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强有力的措施迎接国检,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让城市更美丽的同时,风尚也更文明。

近年来,辽宁省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创建共识、汇聚创建力量,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活动,树立社会文明新风,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创建文明城市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为抓好这个“龙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发展和辽宁振兴的重要载体和生动实践,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丰富渠道载体,找准文明城市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创城工作与大局工作同频共振,努力让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成效和变化,更多转变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创建活动中,各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员全市力量,以“为民、惠民、靠民”为根本理念,用创城凝聚干群力量,用创城提振全民信心,用创城推进软硬环境与文明程度同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成绩大幅攀升,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形势喜人: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大连市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沈阳市晋升为全国文明城市,沈阳、大连两个全国副省级文明城市,顺势而上、继续领跑;盘锦等6个全国地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利民惠民、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创建措施有力、百姓共建共享; 海城等6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不断夯实创建基础、补齐工作短板,市民素质显著提高,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美丽辽宁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全省文明村镇创建扎实推进。辽宁省紧紧抓住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两个重点,把精神文明融入村屯环境建设,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开展农村道德、村风民俗、生活方式、平安村屯和文化惠民“五大建设”工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倡导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如今,在辽宁省农村,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截至目前,辽宁省共有全国文明村镇65个、省级文明村镇132个,各级文明村镇5961个; 全省“文明家园示范村”200个;海城市、盘山县先后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县”试点。

文明单位创建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交通、银行、海关等重点窗口服务行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守则、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追求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优质服务,树立了行业新风。同时,辽宁省注重引导文明单位创建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科技创新单位延伸,使“三新”的企业文化、单位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目前,辽宁省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已分别达到159个、1579个。

文明家庭创建推动了辽宁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近年来,辽宁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以提升公民个人素质、促进家庭和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落脚点,广泛开展“家文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了新时代新风尚。其中,沈阳市和平区在23万户家庭中广泛开展了“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辽宁日报策划的《两地书》,促进了弘扬好家风、释放正能量、全力促振兴浓郁氛围的形成;辽宁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家文化”系列品牌节目中,《中国好家庭》 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全省有8个家庭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今年3月,省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提出全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围绕“爱国传家、敬业兴家、诚信立家、孝善安家、勤俭持家、廉洁守家”六个方面内容展开,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走向深入。第一届全省文明家庭评选也正在进行中。

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通过制定《辽宁省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评估标准》,辽宁省对全省文明校园创建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立德树人百千万”“道德模范进校园”“美的漂流”“我的中国梦”……一项项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在每一颗纯净的童心中。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钟岳峰、迟凯琳,“媒体特别关注孝心少年”贾志铎,这些美德少年,用自己的行动,精彩诠释了尊师孝亲、自强自立等可贵的道德品质,充分展示了辽宁省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