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准发力石家庄市全面加快推进全程农机化

作者:岳金宏 来源:石家庄日报
2017-08-01 10:36:00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石家庄市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加快农机化转型升级、提档增效,近年来石家庄市各级农机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着力主攻短板及薄弱环节,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强力推动绿色节约型技术、机具应用,加快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全面发展。

发挥政策和项目引领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石家庄市充分借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先进适用、复式高效、节能环保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了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作业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大型拖拉机保有量4万台,高效种植施肥机械5.5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2.1万台,联合耕整地机械3.5万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56万千瓦,占全省15.6%,居全省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6%;玉米机收率达到90.43%;玉米机播率达到88%;小麦机播率达到100%,小麦机收率达到98%。推动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档升级,农机作业正由粮食作物耕种收作业向全程机械化延伸,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全面机械化拓展,农机组织化、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

2016年,石家庄市争取部省专项资金900万元,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全力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以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流转土地为平台,在赵县、栾城区遴选出8家具有一定土地流转规模、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全程机械化核心区项目试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2017年石家庄市将正定、深泽列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形成了“一带一”“老带新”模式,相互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快了全程机械化进程。

在巩固提高常规耕、播、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农机装备由小马力向大马力、单项作业向复合作业转变,实现换挡升级的同时,抓住制约当前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作业环节开展攻关。

围绕“补短板、保生态”促农机化向全面发展

实现秸秆有效利用一直是石家庄市的“短板”。按照“补短板、促全面”的理念,石家庄市多措并举,大力推广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石家庄市各类秸秆利用机具保有量为86117台(套),通过机械直接还田处理秸秆377万吨,占总量的61%;二是推进玉米秸秆向饲料转化。利用青贮、氨化、微贮和发酵等技术制作秸秆饲料,加快秸秆饲料的转化。2016年,完成农作物秸秆青贮260万吨,占秸秆总量的33%。

石家庄市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以推广生物质采暖炉具、秸秆物质压块、建设秸秆联户供气工程、改造新民居集中供暖为主。现有生物质压块厂17家,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秸秆沼气联户供气工程8处,项目满负荷运行年消耗玉米秸秆能力4.7万吨左右;推广农村集中供暖试点,建设完成6579户。同时,鼓励支持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涌现出了以灵寿“冀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年产1200吨以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6个。

近年来,石家庄市紧紧围绕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发展引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石家庄市自2010年开始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试点以来,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实施深松作业面积612万亩。同时,由于深松作业拉动了大马力拖拉机的增加,也带动了全方位深松机、免耕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等高性能、复式环保配套机械的增长。

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辐射和带动全程全面机械化

新型农业服务经营组织是实施全面全程机械化的主体。石家庄市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培训引导,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向运行市场化、服务规模化、管理规范化转变。农机项目和农机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有效推动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以赵县光辉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全市35家农机合作组织,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机深松、小麦免耕播种、水肥一体化以及全程机械化示范等项目。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累计达218个,入社成员7983人,拥有农机具11653台(套),服务农户范围28.7万户,作业服务面积226万亩,作业收入1.66亿元,入社经营土地面积125万亩。

石家庄市农机合作社正由“边发展边规范”逐步向“以规范促发展”的模式转变,日益成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和实施全面全程机械化的中坚力量。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组织开展订单作业、代耕代收、跨区作业等形式的服务已成常态,有效地配置了农机资源,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每年为民增收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