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 瞧这80位女“工蜂”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7-08-07 13:24:26

[岳阳] 瞧这80位女“工蜂”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姜蔚 徐楚姝

8月6日星期天,岳阳气温达36摄氏度。际华3517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军品雨衣车间热火朝天。30台用2米多长的铁丝悬挂在木质横梁上的吊扇“呼呼”地转着, 80位女工正埋头苦干,机台上堆着军绿色雨衣构件或成品雨衣……

“竭尽全力,坚决完成制作07武警分体雨衣限期生产任务”,车间入口横梁上的横幅告诉记者,这里正抢赶工期。公司党委书记傅胜对记者说:“6.5万套武警雨衣的任务,现在离截止日期只剩1个月,还差1万套。”

[岳阳] 瞧这80位女“工蜂”

1000平方米的车间仿佛一个大蜂巢,由3列置物架平均分开,每列有30个工位,每个工位放置切边机、套结机、缝纫机等,共计80余台。女工们就像一只只忙碌的工蜂。为了赶进度,她们每天在7时30分到岗开始工作,每天自我加压干12小时。车间主任周岳生告诉记者,公司按计件发工资,另外,每天补助员工20元加班费,每人每月按200元给予军品生产补助。

负责粘件的陶金梅眼睛紧盯着布料,左手轻移粘件,右手转动皮带轮,踏板来回一踩,一个粘件就完工了,仅用20秒。周围“咂砸”声此起彼伏,陶金梅的工位只是大蜂巢里的一格。公司执行董事容三友介绍,制作出成品雨衣需要裁片、烫胶、 车缝、包装等80多道工序。

划线是所有程序的开始。43岁的唐满元已划了10年。“这几条线可不是轻轻一画就行的,它们的曲直对后续工作有很大影响。”高温使唐满元汗流浃背,但她没有停顿。笔尖的一划一点都是她胸有成竹的体现,她指着一横三点对记者说:“这里是底线,这里是口袋。”一张张毫不起眼的布料在她笔下显现出初步轮廓,“这里是暗线,划的时候要小心,可不能歪了。”说着,她又埋下头划起来,笔在她手里翩翩飞舞。

46岁的符平干的是“帮工”。她不用操作大机器,但干的活儿一点也不少。翻烫袖袢、裤腰和帽子,哪一样都不轻松。只见她拿起改锥先把袖袢翻过来,再套在铁片外,最后压在烙铁下,全程用时不过10秒。刚从烙铁下取出的袖袢还带着高温,符平却能稳稳地将它们码成一排,因为她从事这份工作已有29个年头了。

冯军梅是公司老员工。每天经她手缝的左口袋和口袋牌有760个。她从业20多年,每天都需要“走”2000多针来固定这些口袋和牌标,以确保它们稳固:“这个需要来回走三道线。”她演示给记者看,“不然用着用着就脱线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效益的保证。”红色的标语悬挂在冯军梅头顶的梁上,她用自己手里的一针一线“缝”住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了企业的良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付晓妹今年不到30岁,放在车间里算是一位“新人”,一天380组帽子和裤子的生产任务,她完成得丝毫不输给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眼睛要盯住这条暗线,不然就缝歪喽!”付晓妹低着头死死看住针线走向,生怕有一丝线头偏离了轨道,她头顶一道亮白的日光灯照亮布料上的每个细节。

[岳阳] 瞧这80位女“工蜂”

  为了让员工们的眼睛不那么辛苦,公司为每个工作台吊起了日光灯。

“380”这个数字被每个女工刻在心里。“这是每天的硬任务,一份都不能少。”为了完工,大家每天都加班加点地赶,仅在最热的正午休息一小会。有的趴在缝纫台上打个盹,有的则挪开堆满材料的置物架,躺上十几分钟。难熬的高温一阵阵袭来,刺耳的蝉鸣声一浪高过一浪,用湿毛巾覆住额头和眼睛,已是她们能想到的最惬意的方法。

[岳阳] 瞧这80位女“工蜂”

  吊扇忽悠悠地在头顶转,原本嘈杂的车间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

记者发现,偌大的车间没装一台空调;大型粘胶机旁边,都摆放着一个盛着冰条的蓝色塑料箱,冰条在渐渐消融,正午时分,箱底已积水约2厘米深。负责生产线的组长刘勇介绍说,公司每天用15箱冰条和30台吊扇来降温。

车间为何未装空调?“车间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苏联风格,空间太大,到处是通风口,装柜式空调都不顶用,还占地方。”刘勇说,“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凉茶、绿豆、冰糖以解暑。”

这么多人集中生产,热吗?“还好,心静自然凉。”公司劳模郭菊香告诉记者,“公司‘退二进三’,正在城陵矶建新园区。年底就搬家,那边有电脑发样机之类的新设备,能提高劳动效率。新车间很大,环境也更好,公司已准备开通公交专线、建食堂和宿舍呢。”

说到此,她笑了,满心是幸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