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苦练清舱本领,一人出手顶30人(图)

来源:中工网
2017-08-09 17:43:05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郭凯:把人生活成传说

中工网记者 王砚

郭凯:苦练清舱本领,一人出手顶30人(图)

你也许不认识郭凯,但你一定知道那个在《吉尼斯·中国之夜》节目中驾驶重达20多吨、轮胎有一人多高的大型装载机,1分钟之内打开30个啤酒瓶盖,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他还曾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将大型装载机倒立,用尾部火把点燃了7.5米高的烟花。

31岁的郭凯是山东乐陵人,是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流机队的一名装载机司机。他有一双细细的眼睛,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缝,再配上圆圆的脸蛋,看似相貌平平的外表下,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不仅手握“铁骑迎宾”的绝活,十几年的时间,他从一名码头工人成长成为青岛市“劳动模范”、“文明市民”、“模范共青团员”、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山东省特别关注“最美青工”,同时还当选了山东省青联委员。不仅如此,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如今的郭凯,在青岛和乐陵老家都是名人与榜样。尤其是在青岛港,可以说他就是那里的“传说”。

血液中的工匠精神成就60多项创新成果,获5项国家专利

郭凯的老家在乐陵市王官刘村。16岁那年,为了给突发心肌梗塞的父亲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找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也没有凑够医药费。无奈之下,学习成绩不错的郭凯决定:辍学,打工养家。起初他跟着表哥到天津打工,最开始是卖苦力。“搬砖、搅水泥,一起来打工的都嫌累,没坚持几天都走了。我不敢走,我走了,谁挣钱为父亲治病啊。”郭凯说。干了一个月,老板看他不怕苦,开始让他学车。为了能多学多练,他把一天当成两天过,经常半夜爬起来练车。就这样,不到3个月郭凯就掌握了推土车的驾驶技巧,并在接下来两年多的工作中,学会了驾驶挖掘车、自卸车、压路车、装载车等5种工程车。渐渐地他成了公司的“大拿”,但工资还是只有600元。后来家里急用钱,老板却扣押着5000块钱不给。一怒之下,郭凯辞职来到青岛港,也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青岛港12年里,郭凯连续6年蝉联前港公司技术比武装载机冠军,连续3年蝉联青岛港冠军,并先后在青岛市、山东省举办的多项技能比武中夺得冠军,堪称“冠军专业户”。他先后总结提炼的“郭凯清舱作业法”、“郭凯带徒工作法”、“郭凯提装车作业法”、“郭凯保养工作法”和“郭凯润滑注油工作法”等6项“工作法”,在港口生产中广泛应用后,为提高港口效率、降低成本立下不小功劳。仅“节油法”一项在青岛港全面推广后,每年节省油料费用就达2000多万元。近年来,郭凯和工友一起发明制造的60多项创新成果,每年可节约各项费用400多万元,其中5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郭凯也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作“小鲁班”。

是什么让郭凯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蜕变?郭凯说,从他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亲,三代人里出了多位军人、党员,还有两位革命烈士。正是父亲那种不怕吃苦、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

不疯魔不成活,苦练清舱本领,一人出手顶30人

作为装载机司机,技术难度最高的是清舱作业。郭凯刚进港时,大家都叫他“臭手”。“那时候,我一进仓就害怕把船舱给戳破了,干活很慢,还往往在舱壁、舱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层货,清舱师傅还得帮忙用铁锨铲。人家一听是我当班,都躲着我。”每次看到负责清舱的师傅们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他就觉得格外内疚。

“我也是在建筑工地下过苦力的,知道清舱工人的辛苦,我能多抓一斗货,清扫工人就少辛苦一小时。”为了练好技术,少给清舱的师傅们“添麻烦”,他每天操作方向、油门、挡位上万次,练到手、膀红肿,眼睛、脖子酸痛。“上班练不完,下班回到家就拿着筷子不停地比划,那阵子简直着魔了。”郭凯的妻子赵国花说。正是这股子执拗劲儿,加上不服输、不怕吃苦的性格,不到半年时间,郭凯的技术就有了质的提升。凡是他清过的舱,可以减少人工清舱量上千吨,这相当于30名职工一天的工作量,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八倍。“看到清舱师傅竖起满意的大拇指,我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师傅们看到是我清舱,都抢着跟我去。”说这句话时,郭凯的表情中露出幸福的微笑。如今,他能做到每斗抓取十吨,误差控制在40斤左右。这样装一辆载重40吨的货车,4斗就能装满,误差仅为40吨总量的两千分之一!

不仅如此,由于港口经常有人来参观,工余和休息时间,郭凯还和同事精心设计了装载机铲砖、起酒瓶盖、对着气球穿螺丝帽等高难度清舱动作。久而久之,郭凯练就了一套“铁骑迎宾”的绝活。这项绝活难度很大,开瓶的有效距离只有两毫米,丝毫不亚于高超的杂技表演。于是便有了在《挑战不可能》《吉尼斯·中国之夜》节目中大家看到的技惊四座的表演。

农村娃“抠”出大作为 每年为企业节约2000多万元

郭凯的生活曾经一度十分贫困。最穷的时候,家里连50块钱学费也凑不出。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他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干活,可即使这样初中没毕业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也始终无法融入。直到他来到了青岛港。这里到处是“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标语;处处都体现着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郭凯很快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像爱家一样爱自己的岗位,像守护家一样守护着青岛港。现在的郭凯有妻子有孩子有房子有车子,可以说是青岛港实现了他人生的突破,在他的心中始终充满着感恩之情。所以过过苦日子的郭凯从骨子里见不得浪费。

作为机械化大生产的典型行业,能耗是主要的生产成本。据悉,全青岛港有流动机械200台,仅郭凯所在的前港公司流机队就有88台,每年燃油成本在5000万元以上。每天消耗这么多资源,郭凯看着真是“心疼”啊。为解决耗油多难题,郭凯结合多年经验,提出了包括操作、路线、保养等环节在内的“六步节油法”,能使装载机千吨耗油量同比下降14%,一台装载机年节省燃油成本28万元。如今,这套节油法已经在全港推广,全年可节约燃油费2000多万元。

在润滑油使用上,机械厂家要求定时更换,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了让装载机像私家车一样按润滑油的质量更换,郭凯在不懂技术、没有图纸、没有样本可借鉴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地看书、画图、查资料,不断地摸索,最终造出了一套检测设备,通过四级沉淀、过滤、检测,达到标准的油便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一年可节约润滑油费用30多万元。

不仅仅盯着大能耗,工作细节上的节约郭凯也不放过。平时保养车辆,少不了要用擦车布。其他同事擦完车,用脏了的擦车布往往就丢弃了。郭凯可舍不得,他把这些扔掉的布搜集起来清洗干净,较干净的用来擦驾驶室,较脏的用来擦油污多的地方,做到物尽其用。在郭凯眼里,“这都是能用的东西,扔了真的心疼。”

工匠精神传承有序,“80后”有担当,倾囊相授带徒百人

“只要肯学肯干,小人物也能实现大梦想。”这是郭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忆起自己如何从农村辍学少年,成长为一名打破世界纪录的高技能人才,郭凯说,当年的他只是想学一门技术,多开点工资给父亲治病。2007年9月,郭凯在山东省港航系统装载机项目技术比武中,一举夺得第一名,随后,被任命为133#装载机车长和班组副班长。不仅有钱给父亲治病了,他还在青岛买上了130多平米的大房子,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授予100名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郭凯光荣当选。他是山东省仅有的4位当选者之一。也是继张瑞敏、许振超之后,青岛的第三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郭凯感觉自己的梦想“超额”实现了。

在完成了《挑战不可能》和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梦想之后,郭凯又有了新的梦想。“人要懂得感恩。”郭凯说,“我有两个‘家’,所以我清楚我该做什么。”“有无数双农民工的眼睛在盯着我,这个路走对了,我能带动旁边的这些人,慢慢带动他们也积极向前。”从入港第三年就开始带徒弟的他,如今已有100名徒弟,其中有23人成为高级工、2人当上了副班长、7人担任了车长。在山东省港航系统第七届劳动技能竞赛中,徒弟高磊更是一举夺冠,超过了他这个师傅。对于此,郭凯很高兴,“徒弟水平比我高是我最大的骄傲!”我们虽然在一线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但我们的成绩就是公司的形象。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

如果不是16岁那年父亲的一场大病,成绩优异的郭凯也许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考上大学或者实现他当兵的梦想;如果不是当年咬紧牙关撑下去,他也许还在四处飘荡,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正是因为对技术的近乎偏执的热爱,才使得他从一个工地上卖苦力的小工“蜕变”成一名港口工人技师;也正是因为对于这种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才得以诠释他对父母亲人的爱和对企业的感恩。这就是他,那个人人竖起拇指点赞的装载机司机;这就是那个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传说的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