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国工匠篇】地质钻探工郭广波:工作虽然苦,但我还是要干下去

作者:黎萌 来源:国际在线
2017-11-07 20:12:07

【中国·大国工匠篇】地质钻探工郭广波:工作虽然苦,但我还是要干下去

郭广波在吉林省抚松县山区的钻台上操作钻机 摄影:黎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黎萌):从今年九月下旬到现在,郭广波带领的一个钻井分队一直在向地下3000米的预定目标挺近。他们这次为的是寻找油页岩矿,用于提炼石油。在用航空遥感等手段初步推测某地地下有矿床存在的可能性后,通过地质钻探取出岩芯,就成了确定千米之下是否真有可开采价值的矿产的最后手段。

“找各种矿必须经过地质钻探这一过程,要不然整个矿的储量计算不出来,所以需要我们打出几口井,来计算出矿藏的范围。”郭广波说,“我们的工作就像是一个施工队”。

这次郭广波他们的任务是,把从地表直至地下3000米的岩芯取出来。他说,这跟钻探石油的性质不同,那个不取芯,但地质钻探是要取芯的,而且是全部取芯。因此,每次一大堆的岩芯就是他们的产品,都要按取出的顺序编好号。这次也有专门的委托方拿走研究,看是否存在油页岩矿及评估开采价值。

在地处延吉市的吉林省第六地质探矿工程大队,郭广波已经干了29年,一直从事固体钻探和钻井施工。“父亲那一辈当兵转业后就到这个地质队了,我是子承父业,我们单位像我这种情况的比较多。”因为对工作从来都是精益求精、潜心钻研,郭广波已20多次挑战极限,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他总结创造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打超深、超斜、超难孔的一整套钻井绝活(郭广波“三超”施工操作法),凭着这套技艺,他带领钻探分队年平均完成钻孔20余个,打下了一个又一个钻井硬仗。他们从坑内钻、60度超斜孔到复杂地层2500米地热井,创造了16项团体省级第一、行业第二的成绩,单机年均钻探超过6717米,创造了吉林省地热井施工钻探最深2500米和60度斜孔孔深600.05米的纪录。

【中国·大国工匠篇】地质钻探工郭广波:工作虽然苦,但我还是要干下去

2016年12月,在冰天雪地里钻井的郭广波 摄影:于金

在2010年漠河北极村地热深井硬地层探孔中,郭广波带领团队改沉积岩地层钻进的复合片钻头为金刚石钻头,大幅度提高了钻井效率;零下30至48度气温下采用防冻剂和食盐来维护冲洗液性能,以确保钻孔内安全。70天顺利完成钻进终孔1623米,刷新了全省钻探孔深纪录,被誉为中国“北极第一钻”。郭广波因此先后荣获吉林省机械岩心钻探技能大赛第一名、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但地质钻探常年吃住在野外,是非常苦的一个活儿,因为一旦开钻,通常是24小时不停机,工人三班倒就成了必须。1970年生人的郭广波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都没有愿意干这行的,不光是钱少,而且,工作性质“成就”了一身泥一身水的外在形象。“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搞钻探的”,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干这行的人的形象描述。后继乏人是地质行业普遍的问题,“关键还是太苦了”。

郭广波说,有时候到山上和偏远的地方作业,手机信号都没有,更别说发微信了。“我们去年有新工人来了,一看这样的工作条件,还这么单调,就走了。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那为什么自己还能坚持住?他表示,“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父辈就是这么过来的。说实话年轻的时候真的想过转行,但随着干这行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它越来越了解以后,其他想法就越来越少了,也就干习惯了。尽管这行不景气,我肯定还是要继续干下去。”

【中国·大国工匠篇】地质钻探工郭广波:工作虽然苦,但我还是要干下去

9月28日,郭广波(右)在北京领奖(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不久前,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从全国推荐评选出来的13名“十佳最美地质队员”中就有郭广波。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地质工作者秉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广波当属其中有突出贡献者之一。

正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在颁奖仪式上所言,地质工作者长期辗转雪原高原、荒漠深山等艰苦环境,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十佳最美地质队员”的先进事迹,很朴实、很感人,是当代地质工人的真实缩影和写照,是李四光地质前辈崇高精神的时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