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从花茂村看中国乡村治理前景

来源:法制网
2017-11-27 13:31:34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刘德中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要到实践和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找感觉。对照十九大报告的有关论述和花茂村已经做的、打算做的,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乡村的美好前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要振兴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考察,对此地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亲口说这是能让人找到乡愁的地方。当年1月份习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古生村时也提到了“乡愁”二字。两地的共同特点是保持了古朴形态,习总书记在古生村直言,当地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这启示我们,能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必须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今的花茂村,花繁叶茂。从2014年开始,花茂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第一步就是整治环境,改变鸡鸭满地跑、尘土漫天飞的旧面貌。为此,花茂村先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建起一座污水处理池,还修建了垃圾池。此外,村里还专门为村民们铺设了天然气管道,让200多农户用上了天然气。

在山水风景之外,当地还打造了一条集陶艺体验、陶艺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以及引进了农业观光大棚。十九大代表、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在习总书记参加十九大贵州团讨论时,把鸟瞰村庄新貌的照片送给习总书记看并获得了肯定,潘克刚在最后一次“党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中也提到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内容。他总结的经验之一就是发展集体经济,但不能局限于第三产业,应该学习塘约,可以向第一产业延伸。

目前,花茂村自主开发的以乡愁文化、长征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作类工艺品,已经达到50多种。“花茂人家”公司老板王治强说,他们公司是以古法造纸为依托,围绕了一壶酒、一张纸、一幅画、一盏灯、一把伞、一首歌,主要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花茂村的一些土陶文化、长征文化、乡愁文化等,让更多人来这里。两年来,花茂村的游客数量已经从30万人次猛增到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到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此外,花茂村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见面”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花茂村还注意建设法治社区,教育村民学雷锋讲文明。祝将来的花茂村生产更加发展,环境更加优美,村风更加文明,成为中国乡村的一大名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