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于科技创新,习近平引用了哪些经典?让我们一起来看。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习语】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
【出处】
这句话出自明代哲学家陈献章的《白沙子•与张廷实》,意思是: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有小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就会有小的进步;有大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则会有大的进步。怀疑这东西,是觉醒领悟的基础。
【解析】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习近平引用这句话,意在告诫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只有具备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我们国家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语】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2014年5月23日、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
【出处】
这句话出自东晋人习凿齿所编纂的《襄阳记》。大意是: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后人常用这句话强调才能的重要性。
【解析】
科技创新要重视人才,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习近平引用这句话,强调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习语】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这是《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话,说的是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十三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出处】
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武帝纪第六》,意为要建立不寻常的功业,必须依靠不寻常的人才。原文是:“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解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即使人力资源大国,也是智力资源大国。习近平引用这句话,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希望我国能够发挥人口红利,用好人才,促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习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出处】
这句话出自北宋学者胡瑗的《松滋县学记》,意指能够使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在于人才。原文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解析】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人才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习近平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要构建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习语】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
【出处】
这句话出自《管子•修权》,原文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指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
【解析】
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早做规划。对于国家而言,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将极大地促进人才培养。习近平引用这句话,意在构建出能让有才之士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社会环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习语】
要鼓励人才继承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2013年3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中强调
【出处】
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解析】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人,才是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习近平激励科研工作人员积极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