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日报旗下智库“中国观察”提供)
导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十年来,中国竞技体育不断突破,群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领域亮点颇多,国民体质呈现新特点。
作者:Mark Dadswell / Getty Images
十年前的今天,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拉开战幕。美轮美奂的开幕式、中国代表队100枚奖牌的辉煌战绩、赛场上无数或激动或感慨的瞬间构成了那一届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 “非比寻常”的奥运会。“鸟巢”、“水立方”、“中国印”、“祥云火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系列经典符号给一代中国人留下了共同的奥林匹克记忆。国际奥委会网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以下两段评价:
突破记录
北京奥运会在许多方面创下了记录:难忘的开幕式、运动员优异的成绩、出色的组织工作、令人惊叹的场馆设施、严格的反兴奋剂检查……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赛事。40多项世界纪录和130多项奥运会记录被打破。
古老与现代
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新北京的新地标。而公路自行车赛所经过的长城和故宫则是北京作为一座千年古城的象征。
进入“后奥运时代”的十年来,中国体育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国民身体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呢?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吧。
竞技体育
2008年全年,中国运动健儿在24个项目中共获得了120个世界冠军,11人2队16次创16项世界纪录。其中,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一位。
2017年,全年我国运动员在24个运动大项中获得106个世界冠军,共创6项世界纪录。
2010年全国发展等级运动员46341人,等级教练员1451人。2015年全国发展等级运动员42264人,等级教练员1610人。
群众体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重大成绩,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者:吕文正 / 视觉中国
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苟仲文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加强群众体育工作是促进全民健康的迫切需要。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近年来,人们的健康理念发生深刻变化,“运动是良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苟仲文
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体育学院8月2日发布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平均每万人约14.0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全国各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已经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全国正式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幅达到10.86%,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数量大幅增加。全国全民健身站点已达到每万人3个。
报告中还指出,截至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00万人,全国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超过了1.5‰的标准。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1万人,游泳救生员18.4万人。仅2017年,“全民健身日”前后全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近3300场,参与人数超9000万人次。
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2005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当时我国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副主编、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郑家鲲表示,群众体育发展变化飞速,“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体育工作思路更加明确,群众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长远规划更加清晰,群众体育发展的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更加有力,以 “六个身边”工程为主要抓手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六个身边”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2017年5月在全国省级群体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提到“六个身边”工程是支撑群众体育工作的“四梁八柱”。
第一,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
第二,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
第三,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
第四,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
第五,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
第六,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另一方面,《报告》中也指出了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依然存在的问题:全民健身发展依然不平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群众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其中,发展不平衡体现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西部总体落后于东部与中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参与人群不平衡等。其中健身人群集中在老年人与妇女群体,农村地区以及中青年群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未完全落实。
国民体质
作者:张照久 / 视觉中国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2005年中国大陆平均预期寿命为72.95岁,其中男性为70.83岁,女性为75.25岁。 2015年中国大陆平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比2005年增加3岁左右,其中男性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国大陆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部门进行了第4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于2015年11月发布了《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89.6%。当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54。其中3-6岁幼儿为102.65,20-39岁成年人为101.45,40-59成年人为99.77,60-69岁老年人为99.00;男性为99.28,女性为101.42;乡村为99.71,城镇为100.60。
相比之下,2010年进行的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8.9%。当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39,其中3~6岁幼儿为102.03,20~39岁成年人为102.28,40~59成年人为99.98,60~69岁老年人为98.78。男性为99.69,女性为100.77;乡村为99.84,城镇为100.81。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数值为100,数值越大表明体质水平越高。指标体系由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大类共计20项指标组成。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指出,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身体形态水平持续增长,超重肥胖增幅降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略有增长,但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指标继续下降。
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来看,与2010年相比,我国国民体质有如下几个变化特点:第一,女性体质明显好于男性;第二,城市居民体质明显好于农村居民;第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体质要好于中西部地区;第四,幼年及儿童(3~19岁)体质提升明显。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 郭黎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普及科学运动的知识,增加公共健身场所,并积极加以引导,能对国民体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产业
作者:郑帅 / 视觉中国
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为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
到了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约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根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5)》,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962.1亿元和2863.9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2.9%和44.2%。
“十二五”期间体育及相关产业平均增长率为2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江小涓指出,我国已进入体育产业需求快速增长期。
从发展的基础条件、市场和政府的意愿等各方面看,增加体育服务供给潜力巨大。由于我们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最多,网络渗透度和联结度较高,资金充裕且投资意愿强,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同向发挥作用,今后我国体育产业还有可能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
国外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高于体育制造业,而我国体育产业过去多年以体育制造业为主,与国外正好相反。近些年国内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但这个比重仍然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有其合理性。中国制造业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体育用品更是全球制造基地。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为国内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未来结构改变要靠体育服务业加快发展,而不是降低制造业产出规模。
——江小涓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科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