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来源:新华网
2018-12-10 09:55:45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湖北省蒲圻县赤壁公社干部和社员在一起研究温室无土育秧的培育管理技术(资料照片,新华社1979年4月13日发)。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 摄

新华社武汉12月9日电  题: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新华社记者唐卫彬、李鹏翔、梁建强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启迪。

40年前,正值拨乱反正之际,新华社记者曾到湖北赤壁公社采访,写出稿件《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用“十个好”,发出亿万群众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心声,被《人民日报》等报纸头版头条采用,引发广泛反响。

40年后,中国进入新时代,新华社记者重访故地,原赤壁公社所在地咸宁市的基层干部群众感受沧桑巨变,总结出“新十好”,道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性跨越。

(一)

【历史原声】“安定团结的形势好,农民安心生产了。” (据新华社通稿1979年6月8日电,下同)

【沧桑巨变】“乡村振兴战略好,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

1998年,地区生产总值23.56亿元;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20亿……

一组数据,见证了赤壁市在改革大潮中的历史跨越。

传说三国时期,孔明曾在这里“借东风”赢得了赤壁之战。昔日古战场,今日俏江南。曾参与当年采访活动的原赤壁公社文书汤大荣感慨:40年前,三中全会就是农村发展的“东风”;4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再起,赤壁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记者手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路标。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11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二)

【历史原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好,不吃大锅饭了,农民干活劲头大了。”

【沧桑巨变】“取消农业税政策好,负担轻了,干劲足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

“开天辟地头一回,种粮不交农业税”。距离赤壁70余公里的监利县棋盘乡,曾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疾呼而广为人知,当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宣告终结后,有农民喜悦地贴出了春联。

在系列减负政策的带动下,农村活力迸发。从贫困村组到“希望的田野”,从集体总资产不足1万元到30亿元,67户247人的咸宁官桥村八组,步入了改革发展快车道,获评全国绿色小康村等称号。

“富起来,才是硬道理。1979年,全组人均收入不到50元,2017年,已达6.5万元。”官桥村八组组长周宝生说。

【记者手记】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振兴农业发展的利好措施接踵而至,百姓的笑容,是最好的见证。

(三)

【历史原声】“提高农副产品的统购、收购价格好。”

【沧桑巨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好。”

曾经是房前屋后自给自足,如今是网上网下远销俄日韩的“抢手货”。

在全国重点蔬菜基地咸宁潘家湾镇,已是初冬时节,大棚内的蔬菜长势喜人。

“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去年产值达4亿元。”潘家湾镇蔬菜协会会长周承富说,在政府部门鼓励下,村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并成立了湖北首个蔬菜协会,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秘诀就是尊重市场规律。”

【记者手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老百姓就有实惠。抓住了市场经济规律,就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湖北省赤壁市回乡创业的徐新国和妻子在他们开办的农家乐院子里整理草坪(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四)

【历史原声】“国家粮食征购指标‘一定五年’不变好,农民心里踏实了。”

【沧桑巨变】“土地承包再延三十年政策好,好比吃了‘定心丸’。”

开着豪华轿车来种田——离开田地21年后,长期外出务工的咸宁中伙铺镇“新农民”余曙光,选择了回乡承包2800亩土地。

“土地承包再延三十年,好比吃了‘定心丸’,心里更踏实了。”余曙光说,“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让农业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农业虽然赚钱不快,但赚得稳,种田越来越有盼头。”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已达5.12亿亩。

【记者手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顺应了农民意愿。当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就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五)

【历史原声】“尊重基本核算单位所有权和自主权好。”

【沧桑巨变】“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好,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农村更有活力了。”

夕阳之爱、护鹰计划、志愿者协会……在咸宁市四邑村,一批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有效推动了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四邑村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展起千亩蔬菜基地、万亩竹柳基地等。村党支部书记周炳兰说:“让村民主动参与村级治理,种菜还是种苗木,由村民协商决定。”

日前,新一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公布,四邑村榜上有名。

【记者手记】改革之所以成功,源于发挥了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国家的主人翁。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这是11月22日拍摄的湖北省赤壁市易家堤村(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六)

【历史原声】“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的政策好。”

【沧桑巨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好。土地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大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荒山成为“金山”,咸宁市板桥村探索的“二次流转”是关键。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将林地经营权流转到村委会,村委会再以林地入股,集中流转至农林公司。

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刘鹤鸣介绍,这样村民就有了三笔收入——林地入股的土地租金每年25元、产生利润后的分红预计每年3000元、到基地务工每月工资约2500元。“农民也有了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据统计,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6.9亿亩。改革,让盘活沉睡的集体资产成为可能。

【记者手记】改革改出了活力。随着农村集体产权更加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七)

【历史原声】“不怕农民富起来的政策好。”

【沧桑巨变】“精准扶贫政策好,不让一名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

2018年全国两会湖北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大市村的“90后”女大学生“村官”程桔讲述的故事,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目光。

四年前,大市村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空白,是远近有名的“空心村”、贫困村。认真调研优势劣势之后,程桔和村干部们明确了基础设施、产业、旅游“三步走”的思路。

改造了1700米主干道,新建150亩茶园基地,引进300亩的龙虾养殖基地……2016年底,大市村35户贫困户、106人全部脱贫摘帽。

【记者手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昔日是“不怕农民富”,如今是“怕农民不能及时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农民的心头暖暖的。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湖北省赤壁镇一景(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八)

【历史原声】“国家扶持社队企业的政策好。”

【沧桑巨变】“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好。”

“200亩鱼塘、730亩耕地、1400余株果树、6万多只鸡……”来到咸宁郭湾家庭农场,“农场主”王刚讲起农场的发展,喜不自禁。

过去农户分散种植,机械化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现在,农场实现了适度规模化、职业化经营,政府又提供了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均1亩地就能有上千元的利润。王刚说:“今年,我还计划发展农旅结合项目,每亩再增收上百元。”

目前,咸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1家,家庭农场432家。

【记者手记】人往何处去?返乡创业;地由谁来种?能者种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

(九)

【历史原声】“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好。”

【沧桑巨变】“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政策好。”

“以往,在猪圈边挖个土坑,搭两块木板,就是厕所。蚊蝇成群、臭气熏天。”咸宁大岭村52岁的村民汪素英说,“村里搞了‘厕所革命’,‘土茅坑’成了‘冲水式’,几十年了,我们也有了城里一样的卫生间!”

焕然一新的大岭村,山清、路洁、地绿、村美,去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2万人次。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记者手记】小厕所,大民生;农村美,中国美。正是一件件“民生小事”,连缀起乡村有温度、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跨越40年的民心见证

这是11月22日拍摄的湖北省赤壁市腊里山村(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十)

【历史原声】“‘三不主义’(平反冤假错案)好……人们心情舒畅。”

【沧桑巨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始终同群众心连心。”

每月第一个周一的下午,咸宁市6065个基层党组织都同时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不是空对空,而是把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大事作为主题,党员们广泛讨论,形成决策,解决问题。”官埠桥镇张公庙村82岁的老党员罗世华介绍说,“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的力量就在身边,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得到中组部肯定,已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中推广。

【记者手记】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十一)

跨越40年,党心与民心始终同频共振;复兴路上,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高高飘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