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来源: 光明网
2019-01-14 13: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并将之作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这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重大成就、重大突破,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实践有机结合的结果。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内容和核心要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

在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举行过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他还代表全党郑重要求,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2016年5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并强调要“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还提醒我们要据此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立场、观点、态度、眼光、思路、方法、办法、能力、本领、思维等。

二、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最基本的科学原则。40年来,我们党始终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尊重客观实际,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尊重客观规律,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当前,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所立足的最基本、最大的客观实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必须解决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2.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的集中体现、鲜活体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要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研究、找到症结所在,善于从规律上把握和处理矛盾,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

3.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一方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事物、看问题、看世界,进而不断更新和调整思想观念、对策思路、方案方法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注重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把发展这把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深刻洞悉新时代根本特征、基本问题和时代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出新发展对策,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走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取得新成就。

4.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世界是矛盾的集合体,对事物、现象、问题要善于一分为二、在普遍联系中进行总体把握、多角度分析,善于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中进行分析决策。要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努力实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评价标准也离不开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6.坚持以全球视野推动治理变革,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不仅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而且放眼世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也在交往中以全球的视野看待中国问题。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相互关联程度前所未有。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要把改革开放和建设更为公平公正、平等互惠的世界市场、世界体系,推进全球治理和善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既从世界发展中汲取养分和动力,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三、坚持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熟练掌握、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熟练掌握、自觉运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坚持改革、稳定和发展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传统和现代、国际和国内的相互促进,等等。

3.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自觉的思维模式、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指善于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辩证思维,即坚持矛盾分析的根本性地位,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抓重点、抓关键、促转化。创新思维,其实质就是要求根据变化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观念和思路,推出新举措新办法来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法治思维,即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底线思维,即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问题意识中整合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边界意识、原则意识、红线意识和预防意识。我们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团结带领人民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