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俗 博物馆里过大年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人气爆棚,欣赏精美文物、品味传统文化,走进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新年俗。故宫博物院里,贴春联、挂宫灯、贴门神,近千件年味儿十足的珍贵文物,让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了清代宫廷过年的场景。

新年俗 博物馆里过大年

来源:央视网 2019-02-10 11: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人气爆棚,欣赏精美文物、品味传统文化,走进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新年俗。

这个春节博物馆有多火?

1

  北京故宫每天都是八万人限流人数,到大年初六的门票早早售罄。

上海博物馆,每天开门前观众就已经大摆长龙。

郑州博物馆春节期间客流量增长60%。

1

辞旧迎新,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从一句口号成为一种常态。

故宫博物院里,贴春联、挂宫灯、贴门神,近千件年味儿十足的珍贵文物,让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了清代宫廷过年的场景。

清朝五代皇帝御笔亲书的“福”字,引得观众纷纷举起相机手机;乾清宫里,时隔百年后成功复原的天灯、万寿灯,再现了康乾盛世的过年景象。慈宁门外广场上,来自北京、江苏、河南等10个省(市),150家中华老字号云集,让喜爱传统文化的观众流连忘返。

1

在上海博物馆大厅,《商代青铜器猪卣》的展柜前,一位老师正在给小观众讲解这件文物的故事。这个三千多年前诞生的小猪造型商代青铜器,是入藏上博50多年来首次展出,十分应景。

郑州博物馆推出“我跟大师剪花花”活动,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观众一起创作剪纸,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近年来博物馆创新展陈和宣介方式,高冷的文物以更有趣、更接地气的方式,变得更有亲和力,公众也对博物馆投以前所未有的热情。

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5136家,2018年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十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