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爱国三问”,传承爱国精神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的“爱国三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此时重温“爱国三问”,可谓恰逢其时。1935年,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用“爱国三问”鼓励了当时的有志青年奋发图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重温“爱国三问”,传承爱国精神

来源: 长城网
2019-09-02 18: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的“爱国三问”。他强调:“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此时重温“爱国三问”,可谓恰逢其时。

《开学第一课》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通过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陪伴同学们共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片来源:央视网

2019年9月1日,作为一档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电视公开课”,《开学第一课》如期与全国的电视观众见面。从“绣红旗”到“中国梯”,从护航的大海到月球的背面,时空变换中,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相当大的惊喜、震撼和感动。

“这堂课来得太及时、太有必要了。”这是一次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为观众带来积极正面力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爱国三问”,该如何作答?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对于青年来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一开始就要树立报国之志。

《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五个“国旗下的讲述”令人印象深刻。从“首登珠峰”的壮举到架设“中国梯”的担当,从“嫦娥”登月的志向到“玉兔”巡视的突破……这些五星红旗下不懈奋斗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最好见证。而用国旗的具体表现形式突出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则意义深远。

9月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灯市口校区的开学典礼上,一年级新生在进行入学宣誓。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要看到,开学第一课,标志着新学期的开始,更标志着人生的再次启航。这拉开的不仅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们新学期的序幕,入心、入脑、入情的思想内容,也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播撒下爱国的种子,是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但仅拥有爱国之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爱国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1935年,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用“爱国三问”鼓励了当时的有志青年奋发图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而今,面向未来,当今青年惟有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把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紧密融合起来,投身于新时代爱国许国报国的生动实践中。

9月1日,青海省西宁市文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开笔礼”仪式上书写“人”字。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许国是生命的燃烧、报国是事业的奋斗。爱国其实很简单,听党话、跟党走,就能明确自己践行爱国主义的方向;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就能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寄托着对中国青年的希望。

立志、务实、实干,多一些实践和奉献,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需要将这“爱国三问”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芦静)

(芦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