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特稿丨口述:黄河安澜入海 这是三个关于“守护”的故事

2021-10-23 0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历经了5464千米的长途跋涉之后,她,将从这里——山东东营注入浩瀚的渤海。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分量很重。10月20日,他来到东营黄河入海口,再一次凝望这条伟大的河流。

今天要讲述的是三个关于“守护”的故事,他们都因黄河而起。

△点击观看视频,这是三个关于“守护”的故事

讲述者:李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驯养师

关键词:守护候鸟——万物皆有灵

2007年12月份,也是个冬天,那个时候有一个种地户,给我们打了一个救援电话,说是在他自家的田地里边发现一只鸟,当时第一眼看到它就是浑身上下全是血,趴在地上就一动不动,奄奄一息了。

当时感觉就跟一个小女孩儿一样,就特别黏人,我走哪儿它跟哪儿,天天在我腿上蹭过来蹭过去,进了门之后,我关上门不让它进,就在那里敲门,用嘴吧哒吧哒老是敲门,非要进来不行,特别好玩。

讲述者:邢西金 利津水文站工程师

关键词:守护黄河——入海前最后一个水文站

以前的时候就是用流速仪,测一次流差不多两个小时左右,在寒冷冬天,冷啊,整个人都冻透了,不管穿多厚的衣服,整个人下来手和脚全是冰的,有时候能冻麻。现在测一次流量用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测完,极大地缩短了时间,也省了人力物力。咱们的水文是为黄河防汛提供重要数据的,全国人民都在看着这个数据,咱们不能有马虎。必须凭着自己的良心,干的是良心活。

定居利津,保卫黄河!

讲述者:于春晓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博士

关键词:守护土地——大地绽放芳华

从小我家里也是农村的,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玉米地里穿梭开始收玉米,总感觉只有离地最近的地方才是心里最踏实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在前一辈人为我们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上,我们来守护这片盐碱地,然后在这片盐碱地上生根发芽。

“艽野芳华”,我们是盐碱地上绽放出来的花朵!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