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全运会)小球“转动”大湾区

(粤港澳全运会)小球“转动”大湾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11-14 16: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 深圳11月13日电 题:小球“转动”大湾区

中新社 记者 缪璐

“请问羽毛球项目的印章是在这里盖吗?”位于深圳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赛场外,来自澳门的黄嘉仪拿着一本粉色的“全运会护照”询问志愿者。

在这本扉页印有“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的纪念手册上,已盖上了不少比赛项目的圆形印章,一枚枚印迹,记录着她跨越大湾区的观赛旅程。

13日已是黄嘉仪和妈妈来到广东赛区观赛的第三天。在她的行程单上,小球项目串起了其在大湾区的流动。广州、深圳相继打卡,佛山静待探索,之后便将返回澳门观看乒乓球赛。“凭着观赛票,通关特别顺畅,”她说,“正好带妈妈一边看比赛,一边多逛几个地方。”

如黄嘉仪一般,将观赛之旅嵌入大湾区生活半径的观众,正形成一股新风尚。来自佛山的李莹有一张精确的日程表:今天深圳看羽毛球,明天中山看棒球,后天回公司处理事务,大后天赴澳门看乒乓球。“在澳门我会停留四天,除了看比赛,我还会去吃美食和购物。”她补充道,“我身边也有朋友会专门去香港看比赛。”

11月12日,在羽毛球场馆内的特许商品专卖店前,观众正排队购买十五运会相关周边产品。中新社 记者 缪璐 摄

香港羽毛球队名将伍家朗也真切地感受着这份跨城观赛的暖意:“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会专程从香港来深圳为我加油,这让我倍感鼓舞。”

观众从容穿梭于不同城市之间,得益于大湾区协同探索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机制。为持票观众开通的出入境“绿色通道”,让跨境观赛从设想变为日常,真正实现了“一张门票,玩转湾区”。

当人流随着赛程涌动,“竞技流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留量”“经济增量”。来自北京的何敏与好友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广深双城记”,她还利用“票根礼包”,去落脚酒店附近的场馆进行了一场运动“实战”。她估算,这趟以赛事为核心的旅行,消费将超万元人民币。

“香港的旅行社已经接到多个与全运会相关的旅行团,委托旅行社安排住宿、车辆接送等事宜,包括顺道到香港迪士尼乐园等景点游玩。”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说。据香港旅游业界预计,十五运会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旅客来港,带动餐饮、零售及酒店业消费热潮。

赛事引力还催生了“体育+潮玩”消费新场景。羽毛球场馆内的特许商品专卖店,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毛绒公仔、潮玩周边供不应求,十二生肖盲盒更是成为“断货王”。李莹直接端走一整盒,黄嘉仪也催促着妈妈,“快,再去买一个,怕要抢不到了。”

一本满是印章的“全运会护照”、一份精心规划的跨城行程、一组因赛事而跃动的消费数据……这些从羽毛球场馆内外溢出的故事,正是小球“转动”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缩影。以全运会为支点,一项项创新举措在此先行先试,为未来的大融合进一步探路。(完)

【责任编辑:于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