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身边的感动:老党员发挥余热 为建党95周年献礼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2016-04-19 17:29:51

寻访身边的感动:老党员发挥余热 为建党95周年献礼
张利修老人的“流动露天展览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见证时代发展的老党员,他们头发

花白,退休多年,却依旧保持着“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学习精神、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寻访身边的感动》系列报道走进郑州市军干一所,寻找发生在老党员身边的故事。

【合著完成62.5万字的《中国红军长征记》】

郑广瑾1951年参军,作为一名86岁高龄的老兵,他不断收集资料,发愤写作,填补了长征史的空白,使斯诺关于“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采访中,郑广瑾老人身穿军装,精神矍铄。他说,在深钻党史、军史时发现,红军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的光辉史诗,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仍无一部完整的史书。

1981年退休后,他三次到南方,沿着部分长征路线采访,四次到北京,到军内外22个档案馆、图书资料馆查找资料,采访收集了三四百万字的资料,合著完成了62.5万字的《中国红军长征记》,并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金钥匙奖等10项大奖,该书也被评为中外第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长征专著。

此外,退休后的郑广瑾广览博采,探索书艺,生命不止,学习不止。他从学习《说文解字》入手识篆,从学习《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编》等入手,认识甲骨文常用字,先后出版了《甲骨文书法集》、《甲骨文诗词书法集》等。

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先后获金奖、一等奖20余次,其它奖多次,获2004年度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具影响力书法家提名奖、“中华艺苑名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称号。书法作品曾在法、俄、韩、澳、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展出。

【“流动露天展览馆”】

“想想当年战死沙场、连骨灰都找不到的战友,我寝食难安,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下一代,珍惜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好日子。”84岁高龄的张利修说道。

张利修有着35载军旅生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流动露天展览馆”、党的义务宣传员。他20多年如一日,坚持义务办图片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93年开始,张利修先后举办了34个主题不一的展览,共设计版面2800多块,自费制作各种图片16000多幅。

面对退休生活,张利修表示,他要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益的事,让自己晚年生活丰富起来,给后半辈子划上圆满的句号。

出于一个老战士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和怀念,20多年前,张利修从电视上看到中央要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的消息,便想到自己还珍藏着几百枚毛主席像章和十几本毛主席的画报,于是,他决定办画展。

随后,由70多张图片,两百多枚像章组成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专题展览”在张利修的坚持与努力下,成功举办。

“只要我还能动弹,展览就一直搞下去。”今年是建党95周年,也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他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党95周年献礼。

【“活雷锋”从生活小事做起】

“面粉每两个半月至三个月采购一次,六到八月生虫,不适合采购。”郑州市军干一所的张庆彦老人说道。

每到采购之前,他都会到多个批发市场了解行情价格,货比三家,尽力为大家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

27年军旅生涯中,他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受嘉奖。在军干一所期间,他自觉协助老干部陈海水同志,义务为大家购买食品、蔬菜、水果等。

当陈海水病重去世后,他便主动独自承担起这份工作,严寒酷暑中,人们总能见到他骑着摩托车穿梭各种市场的身影。

“为了大家能够买到纯正的小磨油,他怕商家掺假,不肯回家吃饭,啃着烧饼蹲守在商铺监督,直到200多斤小磨油全部磨好。”大家这样评价他。

2007年至今,这位“活雷锋”共为大家采购食品86635斤,平均每年采购9626斤。十多年来,他把为大家采购食品当成一项事业,乐此不疲。

“看到工休人员和家属们乐滋滋地买上心仪的、物美价廉的食品,我非常高兴,我会坚持把采购食品的事做好,为大家服务。”他说道。(记者 齐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