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闯入生物芯片领域的工程师,机缘巧合,开创了中国生物芯片新纪元;
他是闯入商海的科研工作者,带领他的团队杀出重围,被《财富》杂志称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
他对学科有见地,对人生有想法;
他对企业有责任,对社会有担当;
他,就是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侨务工作会议暨首届“京华奖”颁奖大会上,他被授予首届北京华侨华人“京华奖”荣誉称号。
机缘巧合 工程师闯入生物界
1983年,20岁的程京从上海铁道大学毕业,成为铁道部资阳内燃机厂的一名助理工程师。但年轻的程京渴望更大的舞台,于是转行成为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的助理工程师。1989年,程京又获得英国史查克莱大学的公费留学机会,用不到三年时间,便获得该学科博士学位,进入广阔的分子生物领域。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在《科学》杂志刊发了一则招聘启事,提供有关生物芯片的职位,但要求应聘者既有工程技术的本科学历,又有生物技术的研究生学历。程京的经历完美契合了这一职位的苛刻要求。从此,程京正式步入了生物芯片这一工程、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交叉的新领域。
生物芯片是上个世纪末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崛起的一项高新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阵列点样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等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程京渐渐发现,生物芯片除用于人类基因研究、医学诊断等方面外,还可应用于新药开发、农业研究、航空航天、司法鉴定、食品卫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是一个运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
程京在生物芯片领域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1998年,程京和他的团队首次在国际上研究完成了集血液中分离、胞解及杂交检测为一体的芯片实验室系统,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厘米见方的超小型生物实验室。
学成归国 半做科研半从商
国外生物芯片研究方兴未艾,程京的事业也正风生水起,可他却一心想着要回国。1999年,作为清华大学第一位“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程京回到中国。2000年,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正式组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以博奥为依托应运而生。短短十几年里,程京和他的团队陆续获得第一张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第一项生物芯片外国专利授权,并推出世界第一张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细胞活力电旋转检测芯片,遗传性耳聋检测基因芯片……并主持编写了生物芯片领域多项国家标准。
成就的背后,是程京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在清华大学,程京是全职的教授,要上课带研究生;在博奥公司,程京也是全职,带领企业在市场立足,所以他每天至少要工作16个小时。
“在清华大学当教授还好,专心科研,受人尊敬。但到了企业,有好多实际的问题要处理,必须丢掉面子,甚至需要低三下四去求人。我必须得时刻转换自己的身份。”程京说。
“我的成就感是病人给的”
如今,程京已是声名显赫,但程京的成就感并不源自这些。他多次强调,“我的成就感是病人给的。”
目前,中国耳聋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他们刚出生时并没有出现耳聋,而是在后天被注射了链霉素,庆大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的。针对这种情况,博奥生物经过3年攻关,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
“很多医生都知道这类药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的药物性耳聋,但因为缺乏基因检测手段无法将其与一般人区分开。我们的芯片可检测出90%的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为携带这类基因的孩子发放一张卡片,上面罗列出禁用的药物,看病前,只要出示卡片给医生,就可以大大避免‘一针致聋’的悲剧。”程京说。
在程京看来,这才是创业的意义所在。所以,对病人的承诺,对社会的承担要远远重于对利益的追逐,哪怕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2003年春天,北京“非典”肆虐,程京和他的团队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为北京43所“非典”医院免费测试病患样本。面对挑战,博奥没有一个员工退缩,取样、检测、汇报结果,几天几夜没有休息,直到开发出“非典”芯片,并完成后续1000多份样品的检测。提到这段往事,程京脸上没有后怕,满满的都是骄傲。
“体制改革重于技术改革”
现在,北京、成都、郑州、长治等城市已经将耳聋基因筛查列入民生工程,但在全国范围内,有机会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的孩子还是凤毛麟角。谈到这里,程京有些叹气,“物价申报难,进入医保社保难,这些都是我们的阻碍。有时候,光谈技术没有意义,政策体制机制的创新更加重要。”
程京表示,“企业科研创新不仅要有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的‘入口’,还要有创新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出口’,即针对全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物价、医保、政府采购等政策、机制。”
程京给出的建议是,“首先,在医疗领域,创新性产品一旦在全国任何一省获准物价审批,那么在其他地方再申报时,只需做备案处理;另外,将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等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的有关优生优育筛查纳入政府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让百姓消费不起却又有实施必要的项目惠及全民;最后,可以学习西方的政策,专利发明归个人所有,提高科研者的积极性。”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程京不断发声,以期推动创新产品研发能有更好的制度环境,“也许现时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一定要发出呼吁,我们的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一步步地完善。”程京说。
如今,程京已知天命,不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少年,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用“芯”创造价值,用心服务社会,不断推动中国生物芯片技术开创新纪元。(王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