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郑晋鸣是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在不久前由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的“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中获得“十佳选手”称号。连云港市记协组织专题报告会,请郑晋鸣同志谈经历、讲故事、说体会,给全市的新闻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课,在全市新闻界引起极大反响。现刊发部分记者的学习体会,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
11月24日,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郑晋鸣应邀来连云港,围绕“写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的主题,为全市部分新闻工作者作了一场生动深刻的专题报告。郑站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个个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他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听众,在全市新闻战线引起强烈反响。
【连云港日报记者王艳】“在他的笔下,挖掘采写了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大地活雷锋赵亚夫、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景荣春、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盐城师范学院教授王强等典型人物,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一个个典型人物的背后,是郑晋鸣一次次的用心捕捉,记录下一个个温暖人心的瞬间。郑晋鸣用半辈子当记者的经历激励着我们,今后要更加脚踏实地,眼往下看。”根扎得越深,枝叶才会越茂盛,果实才会越丰硕,才能向更多人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灌南县委宣传部孙荪】“三十三年如一日的新闻采访工作中,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语言中透露出的质朴的情感,思想里浸润的智慧和灵动,让我再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让我再一次找到了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坚定了自己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信念。”
【《苍梧晚报》记者韦自彪】“让我重新意识到记者就该生命不息、笔耕不辍,就该用双脚去丈量土地,用灵魂去书写新闻。”
【赣榆区新闻中心庄园】面对诱惑,央视财经频道的芮成钢作出了自己的选择;21世纪报系的主编同样作出了类似的选择。这些曾经的明星媒体人的堕落令人震惊,才华横溢的他们没能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没能用自己的心与笔写出时代故事,发出时代声音,反而在诱惑中迷失自己,忘却了回家的路。在同样的诱惑面前,郑晋鸣的选择是做一个纯粹的记者,用自己的笔真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声音与影像,或许在前行的道路上,会有同伴不屑或嘲笑,但郑老师不改初心的坚守,成就了自己。他用自己的坚守,赢得了“比赛”最后的胜利。孔繁森同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先进典型,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天,郑老师陪伴他在生存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带,真实地记录和体验着孔繁森的生活与工作状态。2008年汶川地震,郑老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反映震区人民真实状态,在大灾大难面前,他用一篇篇报道温暖人心。很多人都曾报道过、讲述过我市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感人事迹,但能像郑老师那样登上海岛,同时代楷模一起体验艰苦生活的却并不多。”
【灌云广播电视台王妍】“在33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当中,郑老师始终坚持行走在新闻一线,昼采夜写,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具有思辨性的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人民群众传达了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郑晋鸣把这辈子最宝贵的时光和最炽热的情感都献给了他最挚爱的新闻事业,献给了自己笔端的那些好人、好榜样。 写好人、做好人,好记者赤胆忠诚,侠骨柔肠,郑老师和他们一起用行动挺起了民族脊梁,彰显了中国力量。”
【东海县新闻宣传中心张开虎】“新闻工作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社会的守望者。我们应该在履行好舆论监督职责的同时,反映大众心声,弘扬社会正气,让新闻报道是非分明,又能彰显社会的良知,在工作中做到“帮忙不添乱、批评不纠缠、建议不拍板”,这才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到记者的职责。”
【连云港市广电台汪强】“郑晋鸣‘半生流泪终不悔’,始终以一颗年轻、痴迷的心在奔跑。我们都应该像他那样当好记者站好岗,痴心痴情地对待每一次采访,写好每一篇稿件,用郑晋鸣同志的精神经常洗涤我们的心灵,始终坚持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为党的新闻事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连云港日报文体部王艳】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我们慢慢习惯于电话联系采访,习惯于“高效率”的采写,然而真正好的新闻作品需要深入采访挖掘。今年,是我踏入新闻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既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有迷惘和失落。郑晋鸣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讲好故事、抒真情怀既是激励别人,也是教育自己。在他的笔下,挖掘采写了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大地活雷锋赵亚夫、一辈子只教书育人的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景荣春、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盐城师范学院教授王强等典型人物,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
【东海县新闻宣传中心张开虎】做一名好记者不容易,但是郑晋鸣觉得做记者“很值”,他说“感谢那些好人的故事激励他一生前进”。每写一位典型,郑晋鸣觉得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那些真善美的故事带给他的感动转化成一种动力,让他更有信心去传递社会需要的正能量。郑晋鸣的一番话语也给予我启发,新闻工作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守望者,社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在履行好舆论监督职责的同时,反映大众心声,弘扬社会正气,让新闻报道是非分明,彰显社会良知,在工作中做到“帮忙不添乱、批评不纠缠、建议不拍板”,这才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到记者的职责。
【苍梧晚报采访中心韦自彪】记得有位资深媒体人说过,“一张报纸,就是一个灵魂。”我们这些新闻从业者,其实就是一张报纸灵魂的塑造者。更多时候,作为地方媒体采编一线的工作者,我们更应牢记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服务发展大局,“用发现的眼光和关爱的情怀讲述社会的温暖”,在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改革创新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多出精品、多出力作,行进在港城大地,讲好新时期精彩的“连云港故事”。
【赣榆区新闻中心庄园】有人说,当今社会,想出名就要博人眼球,对于记者而言,要出名就得报道负面新闻,而且事儿闹的越大越好。听过郑老师的报告,我们深深感到善于发现典型,乐于替好人说话,传递社会正能量,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例如在讲到教师身患重病坚守课堂,弥留之际依然渴望入党时。郑老师整理遗物时发现他背心后如鸡蛋般大小的手指摁出的洞,这样的细节,更映衬出品格的高尚、人物的伟大。我们总是抱怨,好人难写,其实好人难写的背后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更缺乏替好人说话的付出。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针砭时弊、嫉恶如仇的同时,更应关注身边好人,将他们报道出来,传扬开去,以此温暖整个社会的心,感召和引导更多的人成为好人。(江苏省三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