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行走在消失的地平线上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2014-12-20 18:31:00

  许多研究川西民居的文献都共同提及,为适应川西平原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川西民居一般以穿斗结构为主,房顶呈大坡度状,屋檐前倾面积大。及至近代,随着西学东渐,川西民居也在建筑方面吸纳了西方工艺,以砖石筑墙,并结合传统建筑方式和西方的柱式、拱券、穹顶等形式,创造性地修建了许多极具艺术价值的公馆洋楼。

  然而,这些凝聚着巴蜀独特文化和川西人高超建筑工艺的民居已不多见。

川西民居·行走在消失的地平线上

欣庐

  纵观蜀地历史,战乱频发,加之传统的民居建材不易保存,年代悠长的历史建筑数量稀少,成都亦如此。 史料记载,明末清初之时,“大西政权”张献忠撤离四川,下令毁城,因此,成都目前的古建筑历史大多只能追溯到清初。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地区被规划到城市范围之内,当地的历史建筑或多或少都被拆毁。虽然最近几年市政府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但川西民居的保护现状依然十分严峻。

  无论是笔帖式街老宅院、欣庐,还是崇德里民居,想要一睹当年模样已不可能。唯愿在这个建筑被同质化的时代,修缮改造后的它们能保留老成都的生活方式,还原这座城市的记忆,让高楼玻璃墙反射出来的不再是“千城一面”的苍白城市面孔,而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良辰美景。(完)

  倾听成都老建筑报道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