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老县长”--记共产党员、独龙族的“带头人”高德荣

作者:周亮、王长山、崔清新、王思北 来源:新华网
2014-12-21 10:39:52

大山深处“老县长”--记共产党员、独龙族的“带头人”高德荣

  新华网云南频道12月21日电(记者周亮、王长山、崔清新、王思北)清晨,“老县长”披衣出门,环顾寨子。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起床,先出门看看寨子上空的炊烟。

  云雾在群山间缭绕,山峰仿佛飘在空中。江水轻唱着向南奔去,水色透碧如玉。

  独龙江美,独龙人勤劳。

  39年来,为了尊严和梦想,他带领独龙族的乡亲们不懈奋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兄弟民族的支持下,把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领进了21世纪。

  他今年已满60岁,已经退休。但是,为家乡发展的这颗心,从没退休。

  性情

  说起“老县长”,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几乎无人不晓。一位外地来的诗人写道:“你的故事,街边的补鞋匠也能讲上几段。”

  然而,记者日前在独龙江边见到他时,丝毫没有感到诗意。

  身高不到1米6,肤色黝黑,笑容憨厚,眼里透着几分精明,不主动看人,衣着举止土气。别说“县长”,看上去顶多是个“乡长”。

  可他确实当过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而且在7年前当选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厅级,独龙人里最大的官。

  之所以称他“老县长”,据当地干部讲,这样亲切,他喜欢听。

  “今天要谈,就谈民族发展问题,其他一概不谈。”坐在桌子旁,他开门见山,调子很高,没有表情,空气中浮着一丝冷淡。

  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稳宜金介绍,“老县长”不让宣传他,只是为了让独龙江引起更多关注,获得外界帮助支持,才勉强答应“配合”。

  独龙江逶迤奔流,在巍峨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脉之间,冲出一条深谷。江边狭小的河滩台地和山腰上,居住着古老神秘的独龙族。千百年来,这里的氏族部落刀耕火种、结绳记事、住茅草房,女子纹面,山外人称其为“俅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才有正式的族称--独龙族,原始山民一步跨入社会主义。

  目前,独龙族在全国约有7000人,其中4300多人聚居在独龙江乡。

  大山阻塞、景色秀丽、农耕渔猎、鸡犬相闻,多么像世外桃源!可是,奇绝风光,常在徐霞客笔下的“险远”之地。寒冷多雨,苞谷低产,独龙人生活困难,至今仍有一些人在吃救济和低保。

  所谓现代物流,在这里还是神话。1964年,政府在高黎贡山上开出一条人马驿道;直到15年前,才修起连通外界的盘山公路。至今,独龙江乡每年仍有大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形同“孤岛”。这期间,独龙人最怕得重病,有些妇女连怀孕都要算计时间。

  “独龙族发展不起来,把我宣传得再好,我也没面子。”他看着记者的眼睛,认真地说。

  在后来的接触中,记者感到,他把“面子”看得很重很重。

  “戴着落后的帽子,很不光彩。没有共产党,没有兄弟民族,就没有独龙族的今天。”

  “一个民族,必须对国家和兄弟民族有贡献。老是伸手,抬不起头。”

  据当地干部讲,“老县长”虽然把独龙族的落后挂在嘴边,但别人不能提,听了他会生气。

  记者小心翼翼,生怕哪惹着他而中断采访,但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他用“滇普”或独龙语与人谈事,采访还是不时被打断。后来,他干脆站起来,不辞而别。见记者跟进里屋,有些愠色:“采访到此结束。”

  记者看他往手上倒了好多种中药和西药,一仰脖全吞进嘴里,正想劝他这样吃药不好,他转脸嘿嘿一笑,幽默了一把:“没事,这叫中西医结合。”

  稳宜金是白族干部,和“老县长”在贡山县班子里共事多年,双方引为至交。他安慰记者:“他是有点‘硌’,有时和我们吵得凶,但只要是工作,他回头会表示友好,会主动找你开玩笑。”

  “老县长”名叫高德荣,曾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独龙族到北京开过会。

  记者很想搞清楚,为什么他有这么高的威望?

  听说当天记者恰巧生日,他立刻变得友善起来,吩咐老伴去自家池里捞两条鱼。“你远道来,按独龙族风俗,晚上为你庆生,咱喝两杯。”看着记者,目光温暖。

  大山里的人,心眼直,也很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