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打造,12月22日,西昌邛海湿地五、六期恢复工程“梦寻花海”、“梦回田园”湿地正式开园。这两期湿地面积一共1.3万亩,加上之前已经建成的邛海湿地一至四期恢复工程,整个邛海湿地面积超过2万亩。从空中俯瞰,一至六期湿地围着邛海连成一圈,像是为邛海戴上一圈美丽的花环。邛海水域面积也恢复至38平方公里,邛海湿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
“梦寻花海”、“梦回田园”湿地,是西昌市委、市政府贯彻凉山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战略部署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也是西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其规划设计在继承前四期湿地的成功经验上,更加突出自然性、生态性,坚持“去公园化,生态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结合”的理念。
“看完邛海湿地景区,两个字可以形容:‘惊艳’!”12月20日,游览了整个邛海湿地的成都游客对此赞不绝口。时下,从北方飞来邛海过冬的红嘴鸥、野鸭等候鸟开始成群结队,在湿地筑巢、觅食。灿烂的冬日暖阳下,身在邛海湿地,沉醉于此,宛若回到梦中的田园水乡。 “梦寻花海”湿地原生态湿地美景
“确实漂亮,确实安逸。”12月20日,刚走进邛海湿地入口处,成都游客王森就举起手中的相机,不停按着快门。“还有野鸭!怎么它们不怕人?”走到湖边,一大群野鸭和红嘴鸥正在岸边柳树下游弋,见有人到来,也没有飞走的意思。王森有些惊讶,“这里的环境好,没人伤害它们,它们也不怕人。”一位坐在一旁悠闲钓鱼的老人回答说,“不信,你丢一些面包渣过去,它们还会朝你游过来。”
和王森一样,不少来到西昌的游客,都对邛海湿地赞不绝口。而如今,邛海湿地的面积进一步扩大。12月22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邛海湿地五、六期恢复工程“梦寻花海”、“梦回田园”,揭开面纱,开园迎客。
湿地五期恢复工程“梦寻花海”地处邛海东北岸,东起小花山西侧,西临邛海滨水岸线,南接六期“梦回田园”,北连三期“烟雨鹭洲”,规划面积8341亩,其中陆域湿地面积6012亩,水域湿地面积2329亩。
湿地五期以花为媒,以花点睛,着力构建“四季花海”、美丽绝伦的湿地生态系统。建成后,将形成“两片四带,一区一场”的功能分区。“两片”是指官坝河口水土保持片区、小青河口水土保持片区;“四带”为农田水质净化林带、北岸湿地恢复及展示带、东岸岸线生态修复带、公共活动支撑带;一区为水禽及鱼类繁殖保护区;一场为官坝河沉沙清淤场。以及“一轴繁花香四季,一岸一池一泽一花湖,一洲一山一岛一花轮,一湾一寺三村多节点”的景观结构布局。总之,要的,就是原生态。
湿地五期还修建了自行车绿道、景观步道,形成主路支路相结合,小路贯穿各景区的基本格局。全长12公里道路连接多个功能景区和景观节点的纽带,供景区专用公交通行。自行车绿道全长12.05公里,游客可以在这里骑车游览。 “梦回田园”湿地有山有水的田园风光
湿地六期“梦回田园”位于邛海南岸的海南乡境内,东西长约6公里,西起邛海湾酒店与四期湿地“西波鹤影”相接,东至核桃村张家果园与五期湿地“梦寻花海”相连,南以环湖路为界,北临邛海海岸线,规划面积3.08平方公里。项目建设按照湿地恢复工程与安置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方式推进。
“梦回田园”湿地规划继承一至四期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更加突出自然性、生态性,坚持“去公园化,生态性、景观性和功能性有机结合”的理念,通过恢复滨水天然湿地,保留、改造大面积的农耕湿地等措施,努力把梦回田园湿地建设成为高原淡水湖泊湿地修复和珍稀鱼类、鸟类栖息地重建的典范,打造湿地生态旅游精品景点,打造现代农业种植示范窗口。
“梦回田园”湿地总体布局为“两轴、三带、六大旅游节点、五大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两轴:以观光车道、自行车绿道为主轴,以亲水步道为次轴,形成横贯东西的湿地游览通道。三带:从邛海岸由近及远,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鱼类栖息景观带、湿地恢复景观带、生态田园景观带。六大旅游节点:在湿地恢复景观带,重点打造迎宾入口、古岸踏歌、鱼跃汀州、芳泽飞鹭、东篱菜园、核桃村游客服务中心等六大旅游节点。六大有机农业示范区:在生态田园景观带,重点打造茉莉花种植示范区、玫瑰花种植示范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区、蓝莓种植示范区、苗木种植示范区、莲藕种植示范区等六大有机农业种植示范区。
一至六期共2万亩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
从2009年开始,西昌启动邛海生态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建设,该工程共分六期,规划总面积2万亩。
2010年7月,位于邛海西岸北端的邛海湿地一期观鸟岛湿地竣工,占地450亩,大部分由林荫、草坪、天然湿地和塘湾组成,退塘还湖2.84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4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86%。观鸟岛,顾名思义,是观赏邛海鸟类的地方。一期湿地的建成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其平衡了环境保护和景区开发的固有矛盾,既恢复了湿地,又吸引了游客,这令不少人惊呼:原来,湿地还可以这么建!
一年后的2011年7月,邛海湿地二期“梦里水乡”建成开园。二期湿地面积达到2600多亩,更加注重“显山露水,突出自然生态,具有田园特色”,重点突出湿地恢复、生态修复和邛海水质的净化,自然湿地恢复区占该项目总面积的80%以上,是集生态恢复、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湿地公园。
紧接着,2012年9月,总面积3530亩、总投资8.5亿元的邛海湿地三期“烟雨鹭洲”开园。湿地三期建有生态防护林带,宣教管护、水质净化、生态利用、近自然恢复“四区”,深水游禽鸟类、浅水涉禽鸟类、林灌鸟类“三栖息地”,生态、气象、物种、水质等多个科研监测点,形成了“一带九园十八景”。
与“烟雨鹭洲”同时建成的还有占地1750亩的四期湿地恢复工程“西波鹤影”。这一期湿地沿湖而建,南起邛海湾,北至邛海公园,东连邛海海岸线,西至108国道,自行车道和步道贯穿其间,是集游览观光、体验刺激、感悟文化、品味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景观、生态走廊。
从2009年到2012年,西昌已先后建成一期“观鸟岛”、二期“梦里水乡”、三期“烟雨鹭洲”、四期“西波鹤影”共8500亩湿地。从2013年10月开始建设的邛海湿地五、六期开园了,一至六期湿地面积已超过2万亩,将围绕邛海画上一个圈,像是给邛海戴上了一圈美丽的花环,邛海水域面积也将恢复至上世纪的38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生态保护要发展更要绿水青山
在邛海湿地建设过程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多次到现场调研。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对邛海湿地进行全面保护和科学恢复,彰显西昌生态田园城市魅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凉山。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态立州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邛海“国际重要湿地”和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湿地恢复,取得了瞩目成果。
对于西昌来说,邛海是一颗明珠,也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财富。邛海的多姿,得益于凉山州、西昌市对生态文明的理念更新,以及生态保护的持续投入。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自然泥沙淤积,使邛海水面面积从正常蓄水位的31平方公里,降至27平方公里。近30年来网箱养鱼、农家乐等无序发展,也使邛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邛海水质一度恶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凉山州、西昌市党委政府将邛海的保护纳入紧迫的工作议程,首先立法保护邛海生态环境,自出台《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后,先后相继制定《<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划定邛海周围建设工程区的公告》等。
2002年,西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邛海总体规划领导小组,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邛海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
2006年以来,西昌市投入巨资,积极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开展了以水源保护、工业废水治理和邛海、三河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并先后建立了邛海污水处理厂和小庙污水处理厂,极大提升了西昌处理污水的能力。
西昌还实施了邛海水体保护工程,建设水域重点保护区,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有污染危害的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开展水上活动,彻底整治并永久停运邛海非法运营船只。实施邛海截污工程,建成邛海1万吨污水处理厂,一级截污干管7.5公里、二级截污管网11.4公里、三级截污管网11公里,邛海周边基本实现截污管网覆盖。
凉山州、西昌市还先后投入3.46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邛海周边可视范围植被恢复工程,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07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排入邛海泥沙30万吨。
在邛海生态保护和湿地恢复工程建设过程中,西昌市通过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截污管网建设及恢复天然湿地、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模式,大量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等措施,邛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邛海区域环境全面优化。2012年,青龙寺、邛海水厂等监测点位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富营养程度为中贫营养,邛海区域空气质量和噪音标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为更好地保护和改善邛海生态环境,湿地五期在邛海东北岸铺设总长15公里的截污干管,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将从川兴镇范围流入邛海污水全部截留入干管,解决邛海东北岸点源水污染;通过航天大道东延线两侧百米防护林、环湖路北侧水质净化林、滨湖湿地多级生物过滤净化等有效解决了邛海东北岸面源水污染问题;通过实施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设置沉沙清淤场等,有效缓解官坝河、小青河等入湖河流对邛海造成的淤积问题,在邛海东北岸构筑起一条立体生态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邛海的水体污染。
此外,还实施区域水源污染监测的基础上,从疏浚、配水、生物治理3方面入手,改善邛海湿地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通过疏浚,恢复贯通湿地内水体联系,通连外部水系,增强湿地水体的流动性;通过实施科学配水方案,实行动态监测,保证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用水和常年水质;通过生物治理,进一步发挥湿地的滞洪和调蓄功能,结合配置芦苇、茭白等典型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的自净功能。
2013年9月,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凉山州西昌市邛海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品牌效应湿地聚集更多人气
2006年,泸山邛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2010年,西昌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2011年,邛海湿地被批准为四川省湿地公园、凉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2012年,邛海湿地获得“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十大最美景点”评选第一名、“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十大最佳资源保护景点”评选第一名。在“中国最美湿地展”中,中国湿地博物馆把邛海湿地定位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
目前,邛海湿地正在申报“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等国家湿地品牌。
这些荣誉带来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渐显现。2013年,西昌游客人数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21亿元,旅游满意度调查测评达87.72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今年游客人数将继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冬天,到西昌晒太阳、过冬、康养的“候鸟老人”,超过了2万人。
依托西昌旅游的良好口碑,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中,拆迁安置的村民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湿地恢复工程以妥善解决老百姓的拆迁安置为前提,始终将百姓的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充分征询大家的意见建议,优先选定位置好、环境优、交通便捷的地方修建集中安置小区。安置小区坚持湿地建设与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相结合,湿地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湿地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坚持“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在规划设计时,西昌还引入了发展家庭旅馆、家庭客栈等模式,让村民依托湿地开展旅游接待,引导村民以从前的靠土地为生,转变为今后的靠生态旅游致富,确保安置村民能“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