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贪官的忏悔“秀”为啥不如这个小偷?

作者:湖畔小子 来源:新华网博客
2014-12-22 01:18:00

  “小偷抓住了!”昨天,台州警方传来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那个在公交车上偷了78岁患病老人“救命钱”的“眼镜男”在金华义乌落网,并立刻被押解回台州。

  警方当场从他身上搜出老人被偷的3800元现金。昨天下午,这笔钱已经由民警送还给陈大伯本人。(2014,12,21“今日早报”《公交偷老人救命钱男子落网 称曾一度动恻隐之心》)

  看完这则报道时,首先是感动。因为在小偷偷了老人的救命钱时,同车的一个女孩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拍下了视频,为破案留下了线索和铁证;又因为女孩与老人一起前往报警,“12月18日,台州警方发布了3000元的悬赏通告,征集线索。短短两天时间,警方收到的线索就有1000多条。一场‘全城寻贼’行动渐渐扩大成‘全国寻贼’”;正因为如此,“千里之外的青海西宁一位民警”,才提供了“最有效的一条线索”,才令小偷终于落网。于我看来,任何人看了这样的过程和场景之后,都应该为其中的“正能量”而动容。

  除了感动,在这里人们应该还看到了一个真实,那就是小偷忏悔中的真实。小偷“万某说,正当他准备把钱塞进自己皮夹时,曾一度动了‘恻隐之心’,因为他闻到这笔钱上有股浓浓的药味”,“他觉得被偷的老人可能患病,可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万某没有让这种‘恻隐之心’持续多久”,显然小偷的这里所说是真实的,这是其一;其二,据小偷“万某交代,他今年43岁,有两个孩子,儿子9岁,女儿3岁,和妻子都在四川老家,一家人全靠他养活。他曾经也在一些地方打过工,但觉得赚钱太少,再加上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于是想到做些来钱快的‘行当’”,这就是他“没有让这种‘恻隐之心’持续多久”的原因的所在;其三,如果有人对于“面对审讯民警,万某一度流泪,并向被偷的陈大伯道歉。同时,他还向拍摄视频的同车女孩表示‘感谢’”这样的话可以提出质疑,那么接下来他所说的话,仍然可以说明他的真实,那就是“万某表示,如果没有这段视频,自己可能仍然‘逍遥法外’,也不会有所悔悟”。由此人们已经看到,这是一个为生计而误入歧途的小偷之真实想法和最后忏悔。

  我写这篇文章,当然不是为了小偷忏悔的真实,而在这里夸奖这个差点让老人救命钱一去不返的小偷,而是想到了许多贪官忏悔“秀”的可恶,想到了他们在这个小偷面前的相形见绌,想到了他们竟如一个小偷都不如的可悲。

  人们曾无数次看到过贪官忏悔“秀”的“八股文”,曾无数次说他们竟如一个“师父”所教。远的不说,比如原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洋洋万言“忏悔书”中的“独具匠心”的“警句”——“私念像精神鸦片,麻痹了我,使我灵魂出窍,闯下大祸;私念像脱缰的野马拉着我奔向深渊;私念、私欲成了毁掉我人生的导火线,成了万恶之源”,就在这样的“排比”中,我们看到了假;比如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于庭上痛哭流涕之下的“动情”陈述——“我每每看到起诉书,都在反问我自己,这是我吗?我怎么会到今天?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这是哪里呀?我怎么会堕落成这样呢?”,就在这样的“巧妙”设定的自问自答中,我们看到了假;比如“近日有媒体梳理贪官忏悔录发现,有14人以‘我是农民的儿子’开头总结自己的贪腐堕落过程”,欲作为“巨大反差”来博眼球,以致被新华社指以“抹黑农民”,我们还是看到了假。就在这种假得不能再假的忏悔“秀”中,公众根本看不到他们的忏悔,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竟如“小丑”般的滑稽表演。

  当将小偷与贪官放在一起时,人们会发现其中的“同一”,那就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但在这样的“同一”中,人们却看到了他们在忏悔中的“反差”——贪官不如小偷的“反差”;而在这样的“反差”之中,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同一”,那就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而就在这样的“同一”与“反差”的轮换和交替中,我突然想问一个问题:

  所有还没有落马的贪官大人们,你们是不是应该先将“忏悔书”准备好?当你们落马之后,如果非“忏悔”不可,能不能来点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