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 Daily Homepage
  • 中文网首页
  • 时政
  • 资讯
  • 财经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专栏
  • 双语
中国频道   >   时政滚动
移动新媒体
原标题:救助艾滋男童不应成“个案公关”

  救助艾滋男童,应该唤醒政府部门进行制度重建与体系完善,走出针对艾滋病群体的临时化救助的思维模式。

  最近,四川西充县感染艾滋病毒的8岁男童坤坤遭村民“联名驱赶”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从西充县到国家卫计委均表态并积极介入。这值得点赞。但我们又必须清醒,驱动这些表态和行动的,很大程度是媒体报道的力量。

  这反证出,对艾滋病患者救助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仍做得不够,这个群体仍处于尴尬逼仄的生存境况,他们的权利仍然处于被放逐的地带,而唤醒民间和政府正确对待这个群体,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比如,有人呼吁维护坤坤上学权利,把他安置到学校上学。之前,在解决坤坤上学问题上,家长、学校、政府部门存在分歧,无法形成合力,已经说明上学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博弈。如果不能正视这个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的“危险因子”,谁又敢说,他不会给教师、同学、家长带来巨大挑战,不会让教育付出巨大代价,不会对别的孩子健康问题产生影响?此外,对坤坤到底是应该采取分散救助模式,让他在家庭救助中维系亲情纽带,还是由专门机构收养,让他在“驱离”中获得新生。这一切,都要面对太多的挑战,牵扯着各种主体的利益神经。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不论是救助艾滋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还是打造一个适合艾滋病患者就医、求学、生活、社交的综合环境,从民间到政府欠账不少,仍存在断裂地带。在这种背景下,救助某个特定的艾滋病患者,注定要面临文化伦理、制度体系、公共财政等诸多现实的困难。换句话说,关爱艾滋病患者,维护他们的权利,这些制度理念层面的东西已经过河,但是相关救助制度与体系的建设,仍在摸石头。

  在这种背景下,救助8岁男童坤坤,如果只是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回应民意,以行政手段强力解决个案问题,而不去正视艾滋病患者需要面对一个复杂而又真实的民间社会,需要对相关救助制度体系进行重建,这样的救助行动,自然就很容易给人一种“个案公关”的感觉。救助艾滋男童,当前应该催发民间社会重建一个让艾滋病患者更好生存的文化环境,应该唤醒政府部门真正通过制度重建与体系完善,来走出长期以来针对艾滋病群体的临时化救助的思维模式。

京华时报:救助艾滋男童不应成“个案公关”
标签:
男童 艾滋病患者 救助制度 个案公关 危险因子 家长 民间社会 上学 学校 西充县

精彩热图

俯瞰江西龙南清代古建燕翼围 四层楼高层层环通
上海市民穿越时空“对话”达芬奇
故宫钟表珍宝首次在香港展出
北京中轴线第二大建筑群重现真容

最热新闻

  • 世界瞩目上合青岛峰会 这些看点别错过!
  • 研究:你喜欢的音乐类型可以反映你的性格和智商
  • 联合国维和70周年 中国维和贡献获赞
  • 英国女子的抗癌奇迹:曾为自己准备葬礼 因不舍女儿才积极治疗
  •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专利数量稳定 专利水平不断提升
  • 法国研究:圈养海豚很幸福 最爱与人互动
  • 曾有“西部白宫”之名 尼克松旧居挂牌出售要价4亿
  • 80岁退休、顿顿吃肉、讨厌看电视:南非114岁男子冲击“世界最长寿老人”纪录

精彩推荐

新时代大讲堂
美差!英摄影师环游世界拍美照年入六位数
中国日报精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首页
  • 时政
  • 资讯
  • 财经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专栏
  • 双语
  • 地方频道: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陕西
  • 新疆
  • 深圳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网
  • 央广网
  • 中国新闻网
  • 光明网
  • 互联网举报中心
  • 防范网络诈骗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 京ICP备13028878号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
  • 网站网络110报警网站
s" atremot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