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服务决策的新型思想库和智囊团。决策咨询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能。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就要把智库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形成由社科理论单位、党委政府研究机构、实际工作部门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新型智库,以更好地服务科学决策、服务改革实践。建设新型智库,既要接通“天线”,又要接好“地气”,既要守好“底线”,又要勇于创新,尤其是要把改革建设的火热实践作为坚实的“地基”,把服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作为建库立库的根本任务,不能流于“清谈”,不能使它成为“空中楼阁”。
着力推进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火车头”。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就要把学科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调整巩固、转型升级、拓展充实、合作融合等,使学科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更加充满活力。要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增强原创能力、推动理论创新的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对策的研究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学科,建设一批立足学术前沿、注重前瞻研究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特别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重点学科,建设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研究等特色学科,努力构建体现国际学术前沿、适合中国国情的学科体系。
着力打造服务改革的社科人才队伍。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显身手、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努力打破常规、打开视野,把富有创新精神作为选拔人才的第一条件,把政治上靠得住作为使用人才的第一原则,把改革发展实践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课堂,把有效服务大局作为评价人才的第一标准,努力使我们的社科人才队伍在改革的洗礼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准确把握在改革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性和政治性都很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既要大胆探索,又不能随心所欲,必须严守政治底线,呼应时代需要,遵循学术规律。尤其要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坚持把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作为创新的生命线。习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无论怎么创新,都必须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铸什么魂”上站稳立场,毫不动摇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导好航”。
坚持把回答和解决好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回答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和理论力量。因此,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改革发展的实践,紧扣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改革推进中的现实“难点”,科学阐释事关改革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帮助人们廓清思想迷雾,砥砺前行意志。
坚持把推动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创新的着力点。理论研究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理论的威力。因此,在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力求关注前沿、注重前瞻、走在前列,在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力求提出对策、进入决策、形成政策,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实效性更强。
坚持把发扬良好的学术精神作为创新的动力源。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潜心治学、勇于担当的学术精神。社科工作者要秉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弘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样矢志不渝的精神,保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领悟真谛的境界,自觉担负起“耕耘思想”的重要使命,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有思想含量、有理论深度、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许又声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