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增量资金
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
按以往惯例,每年年中和年底都是银行存款备战存贷比考核的重要时点,每到时点银行都会推出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以争夺资金。但纵观今年全年,从春节过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徘徊在4%-5%之间。即使是银行年中考核的6月份,理财收益率也始终不温不火。好不容易盼来第四季度,但由于今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和银行存贷比政策的调整等原因,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
但是,随着考核时点倒计时,银行终于有些坐不住了。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12月13日至12月19日)共有776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5.23%。其中有45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6%(包含),占当期发售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量的5.8%。而在前一周,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6%(包含)的只有24款,占当期779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量的3.08%。
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也显示,12月19日银行理财市场在售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共有619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2%;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有23款,超过5.5%的有192款,后者市场占比为31%。
“观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普通投资者直观感受资金市场流动性的最佳方式,这些数据比较透明,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判断和选择”,某城商行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大中型银行注入流动性还是会首选同业资金,毕竟价格还是低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不是银行的全部成本,银行还需支出销售费用、正常的管理费用,此外还要承担不能兑付的风险”,上述人士表示,“除非是在同业市场拿不到钱,或者拿到钱的数量不够,银行才有动力发行高价理财产品吸引资金”。
实际上,银行无论是通过理财产品揽储还是在同业市场吸收流动性,显然都与监管指标的配置有关,存款偏离度考核实施后,跨时点理财产品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但是在关键时刻,理财产品尤其是保本型理财产品确实是银行争夺增量资金的最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