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基层党建工作亮点纷呈

作者:龙军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2014-12-23 17:05:44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23日电 今年以来,钟山区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着手,着力夯实了党的基层基础。一年来,钟山区基层党建工作亮点纷呈。

  以撤街道建社区为契机,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钟山区以撤街道建社区为契机,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基层党组织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在城市本着有利于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做好公共服务、有利于综合利用社区资源的原则,撤销原来的8个街道和2个试点社区,组建14个社区,缩小管理层级,实行“一社多居”治理体制,构建“社区党委—居委会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住宅党员”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党委书记负责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居委、网格党小组负责小区、党员负责楼庭院落的四级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工作在单位、奉献在社区”的良好氛围。

  在农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连、功能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按照“村联建”“村企共建”等模式,推进社区党建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从重管理走向区域整合,实现资源优势、职能优势、人才优势的互联互通,构建党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组建了以德、裕安、吴家寨3个联村大党委,推动了渔塘社区与辖区内安凯达公司联建大党委。如联建后的以德社区联村党工委,整合4个村的农业优势,制定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依托大河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精品水果、花卉苗圃、蔬菜种植、中药材等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及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共联共建、共同发展。

  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为抓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钟山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在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把服务群众工作做细做实,下大力解决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进取意识不强的问题。

  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每名区委常委联系一个镇(乡、社区),其余每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居),每月不少于一次到联系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为联系点和联系对象解难事、办实事。每名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至5名贫困群众,和困难群众“结对子、认亲戚”,与群众谈心交心,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职党员到居委报到。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就近就便到居住地居委报到或到单位包保帮扶居委服务,结合自身实际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居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名在职党员到所在居委报到,根据党员特长,成立各种党员义务服务队170余支,服务居民群众1.1万余人次。

  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全区窗口职能部门和镇(乡、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大力推行错时、延时、预约、上门、订单“五项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在节假日、8小时以外办事难的问题;在城市居委会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在镇乡全面推行轮流持续上班23日和连续休假7日工作制度,有效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这些为民服务举措,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了党员就在眼前,服务就在身边。

  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推进富民型党组织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村级党组织不仅有人管事,而且有钱、有场所办事,钟山区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富民型党组织建设。

  丰富发展模式,找准发展方向。按照连片创建、资源整合、相互促进的原则,建立7个不同发展类型的发展示范带,通过发展示范带,发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片扩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了更好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钟山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特色农业产业、股份合作、乡村旅游经济六种发展模式,在充分发展原有的如大桥村蔬菜种植、渡口村服务企业以及月照、大湾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基础上,充分引导村集体、农户,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营,成立村集体、村民参股的股份制公司,通过承接辖区工程项目建设等经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积累。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年增长5万元以上的,可经村“两委”提出,经镇(乡、社区)党委审核,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后,将村集体经济积累中当年新增经营收入的10%提取作为村干部的奖励资金。同时,2015年—2019年,钟山区财政每年将安排200-3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的镇(乡、社区)和村进行奖励。

  强化联系帮扶,完善政策扶持。深入开展县级领导蹲点帮促、区直部门定点包保、驻村干部驻点帮扶等工作机制,建立区直部门与镇(乡、社区)、村的双向沟通机制,为村级集体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等支持和服务。探索“产权转股权、资金转股金、农民转股民”的机制,帮助贫困村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分红,提升贫困村民收入。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采取预留门面交由村集体管理出租等方式,为每个贫困村无偿提供100平方米左右门面进行经营管理,将门面经营、出租所得收益作为增加村集体积累的途径,从而解决村级集体积累薄弱、来源不稳定的问题。(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