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12月22日《北京晨报》)
由于内蒙古教育水平和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加之紧邻北京、交通便利等因素,成为了“高考移民”重灾区。内蒙古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这里的“高考移民”主要操作办法是,把学生户口迁入到内蒙古某旗县,然后到其他旗县办理假学籍或“空挂学籍”,每逢学业水平考试等重要节点就回来“应卯”考试,其余时间均在原籍就读。这种占招生指标的做法,完全是损人利己,自然受到迁入地考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必须加以清理。
我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每个中小学生都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严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挂读生”和变相招收“借读生”。显然,“空挂学籍”是违法违规行为。
“高考移民”还会损害高考的公正性,严重影响当地考生的录取率。调查发现,凡是能花大力气给孩子办理“高考移民”的家长,多数是外省份经商或从政的人员。这些家长利用权或钱想方设法为孩子“谋私利”,但搬起石头却砸了孩子的脚。需要追问的是,这些家长为何能成功让孩子“空挂学籍”?其背后难道就没有腐败?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日前对该市的两所民办中学突击检查发现,持自治区外身份证号的690名学生中,有590人不在本校实际就读,其中大多数是“空挂学籍”。恐怕“空挂学籍”在当地已经成为了潜规则。“空挂学籍”是否仅仅只发生在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也同样需要严查。其实,出现“空挂学籍”现象,当地学校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因为明知道学生不可能在本校就读,仍然将学生“接收”来,这不仅是在公然弄虚作假,而且是在欺骗在校生。退一步说,即便是学校不清楚学生会不会来就读,但学生如果长期不来读书,也应及时向教育局反映情况,及时让学生退掉学籍。几乎可以推定,允许学生“空挂学籍”的学校目的可能是为敛财。
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些家长能量再大,没有当地学校接收,也是无法成功“空挂学籍”的,最该严查的恰恰是学校,学校的相关领导究竟拿了“空挂学籍”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