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退役将执教鞭 刘国梁:史上最伟大奥运亚军

来源:京华时报
2014-12-24 16:03:42

  在郝帅为儿子举行的百日宴上,王皓正式向国乒兄弟们告别。总教练刘国梁昨天确认,王皓已经向队里递交了退役申请,并评价王皓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奥运亚军。告别国乒的王皓将出任八一队总教练,开启自己的教练生涯。王皓也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教练身份回归国乒。

  京华时报记者毛烜磊

  >>王皓说

  割舍不下14年国乒生涯

  “借帅帅孩子的百天酒,就算正式退役了。”王皓在几天前的聚会上正式向国乒的兄弟们告别,宣告自己14年国乒生涯结束。

  昨天上午,王皓在微博上发文:“与乒乓球陪伴二十多年后,伴随着收获与缺憾,退役的这一天终于来了。我是一名军人,军人是喜欢战斗的。运动员到教练身份的转变,让我从一名前线战斗的士兵,变成一名指挥者,我的责任更大了。”

  14年征战世界乒坛,王皓拿下无数的冠军,还入选国际乒联名人堂。不过,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从雅典到伦敦的奥运会三次屈居亚军,这或许是世界乒坛的空前绝后。“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遗憾,我已经充分享受这项运动带给我的快乐,我不会后悔这些年为冲击奥运会男单金牌努力。”王皓说。

  告别国乒,王皓将从八一队开始自己的教练生涯。王皓的父亲王忠全昨天透露,王皓已经被任命为八一乒乓球队总教练。王皓表示,自己近期的职业规划是在八一队踏踏实实地向老教练学习,精心积累沉淀,“作为教练,成绩方面的压力肯定比较大,我希望能够把国家队的管理手段、竞争机制和拼搏精神带回去,带动八一队的年轻教练员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让王皓更割舍不下的则是待了14年的国乒队。“在国家队14年,跟球队、教练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爸妈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我真想一直留在队里,不管是打球还是当教练,我愿意始终跟这个优秀的团队在一起”。王皓表示,自己会努力学习,希望以后能以教练的身份回归国家队。

  >>教练说

  他的境界超越奥运金牌

  作为八一队和国家队的前辈,刘国梁谈及爱徒王皓的退役充满感慨,并评价王皓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奥运亚军,“王皓是名传奇的运动员。他是国乒男队唯一一个三次参加奥运会的队员,让直板横打打法成为乒坛的主流打法。这些年在团体赛中,他的胜率是最高的”。

  刘国梁认为,奥运会三次亚军的经历,对于王皓的运动生涯来说肯定有遗憾,但同时对他的人生来说,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三次亚军让他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如何面对失败、挫折以及自己的心理阴影,如何一次次勇敢去选择参赛、去走进奥运赛场。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像王皓那样,在失利之后依然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征程。失利之后,有人替他惋惜,也有人对他有一些嘲讽,但王皓始终能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说明王皓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奥运金牌和比赛的胜负”。

  对于王皓转型开始执掌八一乒乓球队,刘国梁表示,“希望王皓为中国乒乓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包括培养出新的奥运冠军”。刘国梁强调,国家队教练的大门永远对他敞开,“希望王皓凭借能力,以教练身份再次回到国家队”。

  >>战友说

  “千年老二”更值得敬佩

  曾和王皓携手夺得2005年世乒赛男双冠军,女乒主帅孔令辉以前辈和战友的身份高度赞誉王皓,“王皓是一名非常伟大的运动员。我和王皓搭档过,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上拿到了男双冠军。记忆很深刻,那也是我最后一个单项的世界冠军”。

  在王皓带领下一路成长,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同样对“皓哥”无比敬佩。“奥运会三次打进决赛,对于王皓来说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不仅身上背着很大的压力,还要守住自己的那条线和队友会师决赛,将金牌留在中国队内。他值得我们所有运动员敬佩。”张继科说。

  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是张继科战胜了王皓,让王皓最终无缘大满贯。张继科表示,自己和王皓的奥运对决肯定会是永远的经典之战,“那场比赛无论是我们俩的状态、对抗性和观赏性都是最巅峰的。尤其是比赛结束后,我俩拿着国旗,感谢现场观众的画面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快意江湖

  “二王一马”时代落幕

  没有仪式,没有围观,31岁的王皓非常低调地宣布退役,但无法低调的是,他沉甸甸的18个世界冠军头衔,奥运三连亚的伟业和遗憾,以及“二王一马”时代的彻底落幕。

  从15岁入选国家二队,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不敌柳承敏,再到此后拿到一系列冠军,王皓和马琳、王励勤一起,撑起了中国乒乓球的一段辉煌历史。但在属于“二王一马”的时代里,王皓似乎是遗憾最多的那个人——奥运会男单“三连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能获得这样的战绩不仅前无古人,几乎也将后无来者,这是遗憾,同时也是伟业。

  对于中国乒乓球队而言,一个时代的结束,几乎就意味着另一个时代就要来临。王皓退役了,但他和刘国梁、孔令辉、马琳、王励勤一样,不会离开一生钟爱的乒乓球,而且将在另一个舞台上为这项运动贡献更多力量。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