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关键的关键”。东阳市人民法院南马人民法庭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不断深入贯彻“公正、廉洁、为民”的庭训,积极实践“八项司法”,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置,大力推行巡回审判等方式,完善便民服务网络,搭建诉调平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该庭已先后三次被评为“省级模范五好法庭”。
炼素养 调解基调巧铺垫
现阶段,南马人民法庭干警青年干警(35周岁以下)占比80%,2014年办案数为2098件,占全庭结案数的86 %。但是法庭受理的涉村纠纷较多,青年法官社会阅历少,化解矛盾力不从心。法庭在延续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基础上,自费筹建了法庭图书角以供干警增强业务知识,同时试行“专业型法官”培育模式,就常见纠纷进行分类,要求各青年法官注重类案研究,提升办案实效。为提高被告到庭率,加大调解可能,该庭通过深挖人脉资源、承办法官亲自上门送达、多次电话交心等渠道向被告释法明理,引导被告到庭参与诉讼、配合调解工作,努力做到两不易,即“不轻易公告、不轻易缺席判决”,公告率仅为4%。做好“析、找、摸、做”是南马人民法庭讲求调解技巧的四个重要环节,分析案情,找出突破口,摸清双方心理,做好思想工作。如婚姻家庭纠纷,往往双方亲戚家属多人到场,情绪较激动,这时候就需要先将双方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行调解。如人损案件,有的当事人对于事故的预见性不够,且主观上息事宁人的想法比较强烈,这时候趁热打铁组织调解,往往会达到较好效果。
强协作 诉调衔接紧相连
该庭结合辖区各乡镇特点,采取以法庭为主、巡回审判点为辅的布局,进一步优化法庭司法资源。同时,在南马镇、千祥镇、马宅镇、花园红木家具市场内分别设立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巡回审判庭、“晓婷法官调解室”,形成一个集“信访维稳、诉调衔接、纠纷调处”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圈,共建辖区的大调解机制。2010年始,南马镇司法所进驻法庭,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庭一所共办公、一刚一柔齐解纷”的良好格局。自合署办公以来,已成功调解纠纷千余件,较好地化解了辖区内的部分矛盾纠纷。该庭还联合南马镇政府面向社会公开选任了12名工作能力较强、人脉资源丰富、社会正义感强的特邀调解员,多系市人大代表或行政村书记、主任,并从中确定了一名专职调解员驻庭开展诉前引调工作。截止目前,该庭分流至专职调解员工作室的案件已有300余件,有效缓解了干警的审执压力。2014年4月,该庭在拥有“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称号的花园红木家具城内设“晓婷法官调解室”。“家具城”系南马法庭辖区内经济命脉,“调解室”也因此成为了辖区矛盾调处的中轴线。法庭选派一名资深法官每月两次蹲点“坐诊”,做到简单问题现场答、单一矛盾当场调;若现场调解不成,当场记录情况后逐一电话回访或走访调解,做到件件有答复,或进入立案审判程序,并将调解贯穿始终;巡回法庭则固定每周四派干警前往办公,开展巡回审判。这就形成了“法官调解室初梳理、人民调解员再调解、民调协议快确认、诉调衔接紧相连”的审判模式。截止11月底,调解室现场接待咨询149人次,全庭调解确认民商事纠纷370件,引调案件154件。
强服务 司法为民保和谐
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站点、“诉讼便民”的前哨,更要接好地气,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红木产业转型升级”等市委市府中心工作上主动作为;建好“廉政建设防火墙”,践行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在信访维稳、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外,结合“百名法官进百村入百企”活动,在乡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法官便民服务工作点,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自2011年起,该庭已送法进村80余次,进企讲法50余次,入校普法8次,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庭还指定干警作为各乡镇的联络员和指导员,形成一对一的网格局面,现场协助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涉民生案件,该庭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今年,该庭解决农民工讨薪案件100余起,涉诉标的额达80余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近年来共为15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求助金4万余元。(朱晓婷 何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