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大代表的履职传奇
——记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高德荣(中)
高德荣是独龙江和独龙族人的一张名片,他当人大代表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1981年当选为独龙江乡人大代表算起,30多年间,高德荣曾陆续担任过乡、县、州、省、全国的人大代表。高德荣每年都会提出促进独龙江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议案和建议。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各级人代会上先后提出200多条提案和建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胆子大”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高德荣个头不高,但是胆子大。他有句名言:“当代表不为人民办点事,对不起人民。”
“他当人大代表去开会时,总是千方百计争取发言,哪怕是一两分钟的时间,也要讲两句。他的发言言简意赅,每次都能把怒江州各族人民特别是独龙族百姓的心声传递出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包家顺说起高德荣连连感叹,“他是真正地在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每年开两会,高德荣一回到代表住地,一般都不休息,深夜里要是想到一个需要汇报的问题,他会马上从床上跳起来,要么打电话,要么直接去敲领导的门。
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云南代表团有个惯例,要为生日在3月的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举行集体生日会。高德荣的生日正好在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时,云南代表团利用空隙时间举办了集体生日会,有人问他:“高代表最想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
高德荣回答:“最想要一台装载机,家乡的路经常塌方,(装载机)能派上大用场。”
这个特别的心愿很快在代表中传开了。没多久,云南省交通厅送给独龙江一台装载机。后来,高德荣又争取到3台装载机。现在,4台装载机都在90多公里长的山路上“服役”,确保畅通。
“坐不住”的人大代表
高德荣是一位“坐不住”的人大代表,他乘坐的越野车每年轮胎至少要集中更换两次。
平时只要有空,高德荣就会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他走到哪家在哪家吃饭,住在哪家在哪家打地铺。临走时坚持留下超额的食宿费用。
独龙江畔的每个村庄、每条山路、每家每户的火塘边,都随时可能成为高德荣的“办公室”。
在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时。每次去北京开会前,高德荣都会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搞调研,并认真梳理当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下乡调研时,一定会随身携带“三件宝”:一个GPS定位仪、一台照相机、一部摄像机。每到一个地方,他会习惯性地做个记号,以便做好后续的产业规划。
只要有上级领导到贡山调研,高德荣一定会陪同,并详细汇报当地情况。高德荣说:“中国那么大,贡山、独龙江那么偏远,上面很难了解到我们的情况,积极、如实地汇报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设法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多找条路子、多想个点子,让独龙族在全国民族大家庭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
家乡是他的根和魂
1975年,21岁的高德荣在怒江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并担任该校团委书记。4年后,他决定返回独龙江乡,成为乡巴坡完小的一名小学教师。
这是高德荣第一次放弃在州里的稳定工作选择返乡。
2006年2月,时任贡山县县长的高德荣,当选为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旁人眼中,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可高德荣却不太情愿。从候选那天起,他就一直在推辞:“如果选我,我就辞职,离开贡山和独龙江,我就相当于没有根了。”
任命宣布当天,高德荣就把办公室钥匙还给了州人大办公室,自己返回贡山县了。
“他两次选择‘返乡’我都很理解。”贡山县原政协主席赵学煌说,高德荣幼年家贫,知道独龙江人民生活的艰辛。回村里教书,是想提高乡亲们的文化素质,带领群众走出贫困,他一直心系独龙江,那里才是他的根和魂。
2010年1月,高德荣再次返乡。这次,他的职务是“怒江州委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的办公室,就设在独龙江边简陋的家中。(记者 何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