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插花地,要不是这次‘六权’确权,不知要弃荒到什么时候。”临近岁末,海南省海口市云龙镇美丹村村民吴飞终于舒展愁眉,因为自己4亩确权的农田已成功发包。
吴飞说的插花地,面积310亩,涉及3个村、几十户村民。正值冬季瓜菜种植高峰期,这里却罕见农民劳作的身影,遍地杂草,只有零星几块菜畦。吴飞说,这块原本一年三造的沃土,由于权属争议,没人愿意修水利,以至“灌溉不进、排水不出,上半年旱、下半年涝”。
直到两周前,镇里完成了这块地的“六权”确权,政府牵线搭桥,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一家瓜菜种植公司。“公司承包后,统一平整土地、修水利,把地真正用起来,我们除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到公司打工。”吴飞说。
云龙镇是海口的“菜篮子”,富硒、富锗的红土地,十分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但是,像美丹村这样好地撂荒的事例还有不少。6年前,一家花卉种植企业承包镇里一块分属4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就因为土地产权不清,矛盾重重,1200亩地撂荒至今。
“云龙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有些村第一、二轮土地承包都没开展,村民手里攥着1953年土改时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有些还拿着祖宗地,确权难度很大。”云龙镇镇长胡余亨说。
过去,云龙也搞过土地确权,但由于各部门各行其是,采用不同的测量技术标准,导致产权数据相互打架,有些地块实测误差10多米。拿着土地证找不着地,村民为此打架、上访,乡镇干部大部分精力都耗在调处土地纠纷上。
2013年9月,作为海口市首个计划单列镇,云龙在海南省率先探索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等“六权”确权颁证工作,集中解决确权不规范、地块四至不清、界限重叠、产权模糊、争议纠纷等问题。
确权伊始,云龙镇组建专门的工作队深入各村落,全面收集清理土地承包档案、土地台账、农户信息等资料,登记造册,依照“村委会大网格,自然村小网格”建立产权电子档案。
为确保野外测量精准,云龙镇聘请专业测绘队,并动用无人机航拍影像图。各村的土地分布图绘制后,不仅在村里公示,工作队还带着投影仪挨家挨户上门演示,让农户看图认地、签字确认。
“以前土地分包都是全村一张大图,密密麻麻,我们看不懂也认不清。这次每块地都有唯一编号,既能看清自家的,又能清楚全村的。”云岭村村民冯所平拿出镇里新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扉页的产权分布图上清楚标注着他家地块的坐标位置。
角布村土地分配极不平衡,100多亩集体林地挂在一位村干部名下,而有些农户土地被征用后名下所剩不到一分地。村民代表开了两次会都没能通过确权方案。僵持之际,工作队请出村里的宗族元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都能到会上拍桌子、提意见。充分协商一个多月,争议地数量从200多亩降到19亩,连回迁的3户也获得了人均2.2亩的承包地。
“确权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既要尊重村民意愿,也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云龙镇党委委员王绥臻总结角布村的确权工作经验时说,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由镇里出面化解;村内部的纠纷,引导村民自我协调。
经前期准备、调查摸底、测量成图、核对公示、纠纷调处、系统建设等多个环节的努力,云龙镇100个村民小组已有88个通过“六权”确权方案。
“‘六权’集中到一张图上,实现‘一张图管到底’,便于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胡余亨说,随着一本本“六权户口本”发放到农户手里,土地权属乱象将不再是云龙发展的“绊脚石”。
云龙镇建立了全镇农村产权管理系统和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六权”确权登记信息、流转审批、信息共享和网上交易等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民可以通过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流转,盘活不动资产。
日前,记者在云龙镇政府看到,前来问询商谈土地流转的企业和农户络绎不绝。
记者手记——让确权成为流转支撑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规范化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必要支撑。而其前提和基础,必须进行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海口市云龙镇的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历时1年多,目前确权面超九成,农民普遍比较满意,历年积累的土地纠纷得到化解,土地流转开始活跃。
总结云龙镇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打破以往职能部门分割确权、标准不一的体制障碍,建立由市农办牵头,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职能部门参与的确权工作专门班子,统一流程、统一标准,六权合一、不留死角、不留遗患;二是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一体推进,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为盘活农村不动产提供机制保障。海口市在总结云龙镇试点工作基础上,目前正制定全市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操作规程,预计春节前出台,明年全面推开确权工作。(陈伟光 黄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