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熙:传播“中国时间”的使者

来源:晶报
2014-12-25 08:15:35

杜熙:传播“中国时间”的使者

杜熙

  深圳钟表协会理事,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品牌总经理,国内腕表界的资深专业人士。

  1998年大学毕业后即加入飞亚达,迄今16年,历任经营管理的各项职务, 2005年成为飞亚达全球销售与品牌推广负责人。任职期间启动品牌重塑工作,成功提升了飞亚达的品牌价值,有效开启了中国钟表品牌的海外拓展工作,并于2011年正式入驻瑞士巴塞尔钟表展1号馆——“国际品牌”馆,成为中国钟表行业的骄傲。

  中国钟表企业应该自信起来,相信有好的产品、好的设计、好的文化,就能跻身手表行业最华贵的舞台。一花独放不是春,如果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打响名头,对业内形成良性循环,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杜熙

  杜熙自然地抬起手臂,展示他佩戴的手表,“这是一款为欧美人设计的手表,以前有海外顾客反映喜欢中国钟表的款式,但是戴着比较小,所以现在我们对海外和国内市场的款式设计做了调整”。在瑞士品牌手表越来越迎合中国市场的今天,那些代表“中国时间”的品牌却表现得越发坚定、从容和自信。

  在飞亚达成长、成熟的杜熙,16年前大学毕业,机缘巧合来到深圳,加入飞亚达。从一个质疑手表魅力的工科男到今天以“中国时间”为荣的传播者,在这16年间,杜熙见证了“深圳时间”乃至“中国时间”的每一次低落和辉煌。

   抓住机遇,政府支持后盾坚实

  20世纪90年代,广告还很新奇,“一旦拥有,别无所求”、“飞亚达为您报时”便是飞亚达高速发展辉煌的十年印证。而此后,企业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上升的过程。1993年上市后企业资金比较充裕,正逢钟表行业陷入发展低谷和多元化的陷阱,飞亚达面临着多重机遇和选择。为了拉宽产业链条,企业曾试水其他行业,包括餐饮、娱乐、房地产等行业,这种缺少计划的投资、扩充产业,使得集团发展陷入瓶颈期。与此同时,还要面对来自本土国产品牌的崛起和追赶的压力。直到2003年,飞亚达明确目标——发展手表业,实现企业产业升级,其间获得政府大力扶持。杜熙说:“中国钟表品牌入驻深圳科技园,并代表深圳乃至中国多次获奖,如‘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有赖于政府的支持。”

  2008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突破点,也是中国品牌手表发展历程的一个新的机遇和起点——航天英雄翟志刚佩戴飞亚达“航天表”舱外行走。杜熙自豪地说:“航天员专用手表成为了中国钟表品牌走向国际的一张名片。以往国际上的‘有色眼镜’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屡屡碰壁,航天表的专业制造是中国制造优良品质的最好证明。”

  与此同时,深圳钟表协会帮助以做低端合作配套的本土钟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给予深圳展团、中国展团大力支持,鼓励飞亚达代表中国钟表企业参加巴塞尔钟表展。杜熙说:“深圳钟表协会有想法、有目标,不是简单维持架构形同虚设,而是在整合中国钟表品牌走向国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找准目标,国表向市场高调发声

  早前的数据显示,深圳钟表的生产数量占全球80%-90%,但只得到了全球10%-20%的销售额。高产出低附加值品牌生产无法与独占鳌头的瑞士品牌、欧洲品牌匹敌,中国钟表企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

  “不能只沉浸于跟对手作比较,要关注目标,着眼于瑞士国际品牌,真正关心消费者的需求。”正是这样的觉悟,加上政府鼎力支持,中国钟表品牌不负众望,通过考核,进入巴塞尔展会国际展馆1号馆。

  而这不是一蹴而就。早在2005年确定以品牌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后,到2011年海外市场已有14个国家销售飞亚达手表。在这个过程中,飞亚达明确参加国际展会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初期以展示和接国际订单为主,即一边做知名品牌一边做国际代工,在此期间奠定了其与国际市场匹配的设计和加工制造能力。之后,明确做独立品牌路线,在6号展馆参展时,除日本外其他亚洲国家的钟表品牌总会遇到贴牌询问的尴尬情况。11年来连续亮相巴塞尔钟表展的经历,使飞亚达在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拥有新的技术和设计,形成了成熟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开拓国际市场的举措得到了行业的认同。

  2011年飞亚达在巴塞尔1号展馆举行了盛大开馆仪式,在国际媒体面前高调亮相,当时还是以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参与到巴塞尔钟表展中。而在今年巴塞尔国际钟表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巴塞尔钟表展主席:“您怎么看待最轰动的不是你们官方新闻发布会,而是中国品牌飞亚达的发布会?”。主席回答道:“这样的情况在以前不可想象,而现在我乐观其成。”

  中国品牌高调发声,展示了高端的产品和独特的设计,受到广泛关注。杜熙自豪地说: “以目前的行业形势,中国钟表企业应该自信起来,相信有好的产品、好的设计、好的文化,们就有可能跻身手表行业最华贵的舞台。一花独放不是春,如果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打响名头,对业内形成良性循环,其实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因地制宜,开拓国际钟表市场

  1998-2002年,大量瑞士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冲击,2000-2010年是瑞士品牌在中国发展的黄金阶段,几乎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短兵相接对中国品牌的成长也有帮助,使得中国品牌逐步正视自己的定位,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坚持以自身为核心,借鉴国外优秀品牌发展模式,建立良性循环。

  杜熙说:“不打感情牌、民族牌,好的产品不分国界,不光中国顾客会青睐,外国顾客也很愿意把它们带回家。”在年轻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购物选择过剩的背景下,更加自信的90后人群趋于理性消费,这有利于中国本土品牌开拓占领国内市场,同时给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以坚强的后盾。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打拼,使飞亚达更加超然,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研究日益纯熟。为迎合不同的市场喜好,今年飞亚达推出了海外特供款式。“东方不同的设计、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文化,有别于欧洲的手表文化,因地制宜,入乡随俗,才能更好地做到品牌植入。”